茶艺礼仪心得体会 茶文化与茶艺心得体会(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茶艺礼仪心得体会一
就是经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到达驱逐妄念,心平气和的目的。
茶是圣洁的灵物,在冲泡之前我们要涤心静手,用这清清的泉水,洗净这世俗的凡尘和心中的烦恼,伴着祥和而宁静的心态进入茶境,以便能充分的享受品茶的温馨和愉悦。
今日为大家冲泡的是产自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它色泽翠绿,外形扁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向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佳茗之誉。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冰清玉洁。“冰心去凡尘”,即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维生素并造成熟烫失味,所以此刻将开水降到80摄氏度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苏东坡有诗、云:“戏做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迎佳人”即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绿茶称为“润莲心”。“甘露润莲心”即在开泡之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的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冲泡绿茶也讲究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嘉宾点头致意。
冲入热水后,绿茶先是浮在水面,,而后慢慢地沉入杯底,我们称为“碧玉沉清江”。
此刻我们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大家,称为“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借助这道程序祝在座的各位好人一生平安。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请大家仔细观察杯中的茶芽,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为“针”,弯曲的称为“眉”,卷曲的茶芽称为“螺”。大家还能够轻轻的摇晃一下茶杯,好象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趣味。
绿茶的茶香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闻得到绿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想乌龙茶那样茶韵醉人,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就必须能从淡淡的绿茶美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品茶之乐,乐在闲适,乐在怡然自得。在品了头道茶之后,我们茶艺表演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请大家自斟自饮,经过亲自动手,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位人生的无穷乐趣。
描写茶艺礼仪心得体会二
五千年的华夏礼貌与茶息息相通,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胜于宋,贵在情操高洁的内在品性。此刻就请各位领略中国茶文化,欣赏铁观音茶艺表演。
先来介绍一下茶具:随手泡,茶叶罐,茶荷,茶道六君子(包括茶桶、茶则、茶针、茶匙、茶漏、茶夹),茶洗,杯托,茶船,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滤网,茶宠,茶巾。
1.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人,他制作的紫砂壶令后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将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此步也称为温杯洗盏。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用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如今根据便利条件选用纯净的矿泉水为宜。
2.孟臣夺冠:打开壶盖,将茶漏置于壶口。
3.观音现身:铁观音属乌龙茶,产于福建安溪,形似观音重如铁,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4.乌龙入宫:茶则用来导取干茶,将茶叶缓缓投入壶中。
5.高山流水:向壶内注水使紧卷的茶叶松散,更好地发挥香气和滋味。
6.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令茶汤更加均匀透亮。
7.观音出海: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俗话说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此泡茶汤称之为温润泡,所以我们不喝。
8.重洗仙颜:再次向壶中注入沸水,冲泡铁观音的水温较高为宜。
9.乌龙蕴香:把温润泡的茶汤浇淋在壶表面,既能养护紫砂壶又能提高壶温。
10.普降甘霖:均匀地分配茶汤正如待人交友之道,以彰显中国茶人博大无私之胸怀,我们把分茶时的动作比喻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11.敬奉佳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会友,一盏香茗奉知己。
12.三龙护鼎: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品茗杯身,中指拖住杯底,这样拿杯的姿势稳妥大方,我们雅称为三龙护鼎。
13.闻香观色:空谷幽兰般的香气和金黄明亮的汤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4.三品得趣:品字是由三个口字组成,我们提议大家将茶汤也分三口来品,第一口轻啜茶汤,让舌尖与味蕾充分接触,感受茶汤的鲜美醇和;第二口让茶汤在舌尖与齿缝间反复游荡,去体会茶之六味,酸甜苦涩香甘;第三口将茶汤一口饮下,由喉滑至腹内,享受酣畅淋漓唇齿留香的感觉。
15.谢茶,行礼。
16.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描写茶艺礼仪心得体会三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开设茶艺培训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教授我们茶文化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不仅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茶艺课的学习,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让茶使人间
茶艺礼仪心得体会 茶文化与茶艺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