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 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一
依稀记得,我是一场空空旧梦里红楼深处纨绔而温文的公子;依稀记得,我是大漠风烟弥漫里长吁短叹孤烟太直的诗人;依稀记得,我是空落落的金屋里独念断愁肠的落寞的妃子。依稀记得,好像千百年前的这一天,我是这个人。这一天,我又是这个人。
生活中,我确不是这些千古传奇的人物,但若在孑然一身的想象之中,在无边际的卷卷书中,我是他们,就是他们。
最深刻是李后主的诗集。喜欢他那惆怅得凋落了满地桃花的浓愁和笔力,喜欢他一身文雅儒生气却做了一亡国之君的无可奈何,喜欢他南唐后主李煜的字字皆血。
妄想挣脱了眼眶前冻结起的悲切,耳畔仍是阵阵杀伐不歇。多年后史书页中,会把这页全全撰写了进去么。王城姓氏,从此改写。“李”字的飘扬旗帜,被外夷的战马铁蹄踏碎,尘土艳烈。逝去江山冰冷,飘零世事了结。
永远难忘。何其俊俏的美男子无言,只独上西楼。依稀是旧时节,城门上下一弯弦月,夜色清冽。见一抹月色如钩,神往着飞到天边的月儿那里去,心神倏地吸拢,才蓦然发现眼前深不见底的深林苑囿里,清寒凄秋,几株萧索梧桐倒锁住了我一辈子似锦年华,故国的哀戚于天际回响,久久落在南唐的大地上,眼前朱栏砌玉,黛纱镶珠,凭栏处亦有夜风吹满了襟袖。却长叹一句往事多少。
茶饭不思,如鲠在喉,却听见几度彷徨,人嫌憔悴,衣带宽陋。
长夜未央,酒乐欢愉,却添演三分假象,倒作足了,凄凄惶惶。
心如死灰。生在帝王家,我本非一治国治世之材,末了,竟毁了故国旧土多少万里。多情温润的李煜,终落得毒酒灌肠,南唐覆灭。生于七夕,亦死于七夕,注定的每年乞巧,那年遥叹月如钩的人儿,如今你是否在广寒宫里头看着呢,看你万古流芳的文字。
不知觉,泪满衫。竟也是满心痛,痛地透彻心扉死去活来,刀枪武力,毒药死亡,却永远杀不死李煜的诗词,杀不死文学。他的文学。
不知觉,心激荡。竟是文思泉涌,思绪贯彻一瞬深沉冥想,失败挫折,不喑世事,却永远灭不了我的一腔热血,灭不了文学。我的文学。
心绪倏忽涌动。眼角滚烫,似是有什么温热的液体流经面庞。一瞬间以为自我是那亡了国的人,记忆混杂不清,好似书里的人,全是我,全全是我的人生,我的思绪。
这万卷书,万个人里头。我坚信,我断定。万书万人中,总会有一个我。
推荐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读书,我快乐》。
我爱读书,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读书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我读书,我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那就是读书。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首经典老歌,如一本泛黄的旧书。即使我们已经有着新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在遥远的异地,一次次起程,一次次出发。渴望走在不同的风景里,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在办公室里风云叠涌。
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就如那古人云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总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们的,是一杯清茶,是一卷好书;总希望喧嚣繁复之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唱……
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别忘了,留一个位置,给自己最爱的那本书!
喜欢读书,喜欢夜读书。虽无红袖添香,清茶一盏亦足矣!静夜在窗外,古书在几上,灯下的人影成双。轻轻涌来的历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化,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
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那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那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
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我便永不孤独。我与文字有着永久的盟约。亲爱的伙伴们,读书吧!
谢谢大家!
推荐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三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这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正如书中所言:“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翻开书,看见自己色彩斑驳的青春。
谁没有过迷惘的青春?怀疑朋友的友情,无视父母的亲情,对存在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质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处,只得相信自己,一个人蜷缩得更紧。永泽说:“人生中无需理想这种东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为规范。”他又说:“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应做的事。”
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样的冷漠的人群中,徒有网络的温暖,却不需要绅士,我们只需要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脱离了社会性那样的一个单一的人,如此而已。正是因为这样,死亡的阴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已经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样的后悔着,也无事无补。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身将挚爱的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路渐渐的远去了,心却还在开始的地方挣扎着,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非要那么痛彻心菲的哭上几声才能证实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这样无声的啜泣着,虽然她很想哭出声来,可是女性的虚荣在阻止着她,不想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压抑。曾说过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往后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
是的曾经的目标在今天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希望就将不复存在,活着就是为了那一虚渺的幻想,尽管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完成。
初读时,我看见了一种在世人眼中称之为颓废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边无所谓明天如何,对大多数人漠不关心,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人生,平时去大学上课,周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复。这种人生无所谓好不好,谁都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与荣耀的现在,能不受周围环境与世俗理念影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与信念,实在难能可贵。这点给我感触颇深。
我还看见了凄苦的爱恨纠缠。渡边的情感被往事和现实所缠绕不得解脱。代表过去的直子,渡边对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有少时便存在的憧憬,还有因自觉认为被友人所托付而产生的责任感等等,真正称为爱的部分占的比例并不高。在直子住院后,渡边遇见了代表现实的绿子,与直子不同,绿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对生活洋溢着热情,是个人见人爱的角色。渡边同样深深地为她着迷并且感到为难,无法从示爱的两人中选择,体现了他优柔寡断的一面。
再读时,我看见了自己。与渡边相反,我对生活充满了十分的热情,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也平稳地走过了二十年,并且将继续热情地生活下去。读完《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结的悲戚惆怅,同样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局限于从故事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态中发现什么了。从整本书讲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我悟到了,书中反复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确,怎样才算人的出生和终结?如果一个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于这个世界了么?亲友的记忆,遗留下的物品,都彰示着这个人的生命的痕迹。只是形体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终结的标志么?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对社会与时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边之所以有如此的苦闷与孤独一定与大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我不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代与时代间的代沟吧!戴望舒说:“你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打开空白之页 /合上空白之页?”其实,蝴蝶告诉每个人,青春年华只剩下了两个字:“寂寞。”也许你不明白青春为什么是这样的。
然而村上春树告诉你,青春只能是这样的。
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 书中漫步读书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