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科心得体会及感悟 学生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心得体会(七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学生学科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实践兼职教师
实践时间:20xx年6月29日至8月10日
实践地点: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镇
实践内容:
六月,得知南京育人教育咨询中心的暑期项目在宁各大高校内招聘兼职教师。随后,经过投递简历,面试,签约等粗糙简单,不是很正式的流程,我顺利成为一名“南京一流高校的优秀学生”,“南京师范大学育人教育中心的教师”。
6月29日,高等数学考试提前1小时交卷后,我便提上昨晚收拾好的行李,匆匆踏上赶往合兴镇的行程。几经辗转,摸索到设在镇上的教学点后,放下背包的第一件事便是跟着教学点负责人(一位南京师范大学10级江苏盱眙生)及另两位先到的同事,到街头练习分发传单。
直至7月6日,我们一直风雨无阻,艰苦奋斗,重复着单调的“招生宣传工作”:上午5:00起床准备,5:30出发去菜市场发放传单至7:30,然后沿着街道,一个社区一个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发放传单,路上自行解决早饭。中午11:30回教学点避暑午休,13:00至17:30继续扫楼。自行解决晚饭之后,18:00至21:30,一部分人在公园广场发放传单,另一部分则分散在各超市门口发单咨询。
在此期间,人员陆续到齐:除去负责人,有南京理工大学10级河南安阳男生一只,南京农业大学11级江苏合兴土著女生一头,晓庄师范学院09级江苏徐州学姐一尊,晓庄师范学院10级江苏常州女生一具,中国药科大学11级中国青年一棵(正是在下)。
这不到10天,在这一江南小镇,大家走遍每一条小巷,登过每一幢居民楼。每一家惨淡的超市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每一条污浊的小河都映衬过我们的身影。在这总人口不过10000户的小镇上,流散着我们xx0多份传单,以及不计其数的宣传,说辞,谎言。
这不到10天,接触了镇上各种角色,听他们讲述着各样的故事,看他们演绎着各自的生活:从河北南下闯荡的卖包子一家,有脾气火爆的妈,口吃智障的女,荒废学业又子承父业的儿,无可奈何的爸,面对家人和面对顾客之间他们表情态度神态言辞的转换方式令人瞠目;“下海”归来的修车师傅,自觉混够了在广州那段“潇洒江湖”的日子,为了一家老小的安稳生活“隐退”故里,却也时常担心当年那些哥儿们的境况;菜场管停车的奶奶每天都带着一顶褪色的红帽子,那标志着她孙女上过的是本地最好的中学;老当益壮的退休校长每每谈及本地中学校长们和现在的教育界就神采奕奕、如数家珍,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到他和老同事们办的补习机构去实习……
这不到10天,大家相互之间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发现了各自迥异的性格,女生们分分合合,男生们大愚若智。正常的人,都不止有一面。不同面间,动摩擦因数会是不同的。
这不到10天,毅力承受着从未体验过的考验:面对被随手揉碎扔掉的传单,面对那些斜视的眼神,面对好事者冷嘲热讽的搭讪,面对报名家长对我们资历水平的质疑,终于发现自己的自尊心脆弱得快崩溃,发现自己的主见莫名地就被“惟命是从,法不责众”等声音所淹没,发现有一种感觉叫迷茫,叫不知所措……最后,骂我自己一声“幼稚、懦弱”我就是我,虽然暂时不知道,但我终究会知道,知道要做什么,知道如何去做。
7月7日,经过前一天的休整和仓促的排课表,布置教室,出题备课等准备,一行六人开始第一天的教学工作。由于机构的野心和人手的紧缺,六人上午全满课,每人分别负责小学三个年级的三门课程,下午也几乎全满,负责初中的各科课程。宣传如是说:第一天上课时家长们可以到场听课,再决定是否交齐全额费,“多才”的机构于是乎将这一天安排成考试日。首日的监考、改卷工作较为轻松,直至次日讲评试卷,才发觉应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最新学生学科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标记,量词(日语中称为助数词)成为名词数范畴的形态标记,量词也是汉语和日语有别于其他印欧语言的重要特点。由于汉语和日语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的量词体系也是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日语在发展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量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广泛运用在日语当中,并且与汉语量词一样,也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日语的量词中有很多是以单纯汉字形态出现的,然而在表示事物数量的时候,两者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却是大相径庭的。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量词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量词错误使用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汉语造成的负迁移,当然,母语正迁移帮助学习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正确了解语言迁移现象,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掌握量词。
关于汉语和日语中量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山田孝雄在《日本文法论·1908》①一文中对量词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其他的相关研究还有池上祯造的《助数词考》、续三义的《汉日语数量表达比较研究》、翟东娜的《关于日语和汉语的形状量词》《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词“つ”“個”的对比分析》、李庆祥的《日语助数词论考》《日语量词详论》、杜玲莉的《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等。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的量词学习起到一点帮助。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自己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考的一种现象,例如我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常会用汉语拼音来进行标记记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通过大致的分类,具有正迁移影响的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早在以前就大量运用在日语中的纯汉字形态的量词;另一类则是从近代开始外来语大量流入后国际通用的量词。这两类词的汉日用法是一致的,学习这类词的时候母语对日语学习是起积极作用的。
1、秒(びょう):汉语中对应“秒”。表示时间、角度或经纬度的单位。
2、分(ふん、ぶん):汉语中对应“分”。表示时间、角度的单位。
3、時(じ):汉语中对应“时、点”。表示具体时间的单位。
4、泊(はく):在汉语中所对应的量词为“宿、夜”。(1)指在旅行途中过夜的数目;(2)出租的录像带等在出租期间的时间。
5、日(にち、か、ひ):汉语对应“号、日”。(1)用来计量天数,汉语中对应“天”;(2)用来表述日期,并且有固定的读法,比如:“1日(ついたち)”。
6、週(しゅう):汉语对应为“周”,表示7天或者周数。
7、月(がつ、げつ):表示月份时,读音为「がつ」,汉语对应“月”;表示月份个数时,读音为「げつ」,还有「か月」「箇月」的写法。汉语对应“~个月”。
8、年(ねん):(1)公历的年,汉语用法相同;(2)计量年龄或年级,汉语用法相同。
1、ヤード、マイル:分别对应汉语量词“码”“英里”,日语和汉语中,含义和用法都是完全相同的。
2、リットル: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
3、ガロ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加仑”,是汽油、石油的计量单位。
4、グラム、キログラム、ト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克”“千克”“吨”,是重量的计量单位。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自身的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度越高(如汉语和日语)时,母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干扰也就越强。在汉日量词当中,部分汉语量词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另一部分则相反,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记住特殊量词的用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1、部(ぶ):汉语中可以用来计量书籍、音乐作品、汽车、电影等。日语中可以计量书籍。
2、门(門もん):在汉语中使用很广的一个量词,可以用于计量“大炮、技术、学问、功课、与家族有关的事”等。而在日语中只能作“大炮”的量词。
1、杯(はい):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用来指容器的量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计量用杯盛装的液体饮料,像“茶、酒、水”等;但是在日语中,无论是“杯”的意义还是它的使用范围都要比汉语多和广,包括汉语的“杯、碗、瓢、盘、桶、箱”等容器量词,所以它的计量对象不仅是液体,也可以是食物(如面条),它还是用于计量乌贼的特别量词。
2、羽(わ、ば、ぱ):在汉语中主要用来计量鸽子。其他动物多用“只”来表达。但在日语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羽”这个量词几乎可以用来指一切鸟类动物及有翅膀的动物等。另外,兔子也可以使用“羽”来计量。
3、本(ほん):主要计量细长的物体。简单列举几种用法:(1)计量外形细长的物体「ビール1本」(一瓶啤酒);(2)某一时期若干部作品「新作手品2本を披露」(表演了两个新魔术);(3)指交通工具的运行数,特指电车「この駅からの始発列車は毎朝5本」(每天清晨这个车站有5班首发车);(4)计量广告数「新聞の広告欄に2本の広告が入る」(报纸广告栏里了2则广告)。
首先,汉语和日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才有可能形成迁移;其次,这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差异性,在词汇、语音、语法,语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形成迁移的重要原因。基于语言本身这一特点,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语言学习的共同规律,充分利用语言上的共性进行学习,同时区分差异,恰当地选择母语进行辅助学习。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汉语的使用,也能够减弱负迁移的影响。
据研究,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距离感直接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有的学习者喜欢将预先习得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学
学生学科心得体会及感悟 学生优势学科或兴趣学科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