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 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作文(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一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尤其是在老年人保障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就,但我国的老年人形势仍很严峻,老年人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多数城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敬老院中的慈祥的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去寻找年轻的辉煌和对明天的希望。祝福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二、活动目的
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弘扬和践行大学生友爱、互助的精神。
三、活动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展现当代志愿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以及为了促进,点点义工联合会与理工大志愿者协会联合组织去探沂镇敬
老院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为老年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送上我们对老年人的一份关怀。
四、活动时间
20--年1月15号
五、活动地点
王村南街小区
六、活动主题
牵手夕阳红 温暖老人心
七、活动成员
---
八、活动流程
1、到达目的地后,全体志愿者给老人们问好,并给老人赠送慰问品;
2、为老人晒被褥,打扫房间,洗衣物,陪他们聊天,包水饺等;
3、饭后,志愿者们与老人话别,并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九、活动注意事项
4、和老人聊天,让他们回忆起美好的往事,使他们心情愉快舒适,注意倾听,不要涉及老人不高兴的往事。
5、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注意措辞用语,切忌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九、心得体会
寒假生活过的充实而愉快,在寒假期间,我进行快乐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在给老人做调查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关于老人身心健康的问题。这个调查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以下就是我关于空巢老人调查的心得体会:
1.知道了“空巢老人”的含义。
起先对“空巢老人”四个字了解并不是很透彻,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了不少,“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
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空巢老人的困难主要不在于生活上的孤单和经济上的拮据,而在于心灵上因亲人陆续离开而产生的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感和目送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对象的空虚感。而这三种感受极可能成为他们提早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
社会在发展,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发展,使老人们似乎成了一个孤立的群体。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老人?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
“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通过上网了解: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山西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2、了解了“空巢老人”的生活。
“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是对当今空巢老人生存困境的形容。
(1)老人们无人照料,生活不易,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根本无招架之力。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人一旦老了,最害怕的便是生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非常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特殊的群体—空巢老人频频出现、日趋剧增。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首先是生活保障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国家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人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最后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而农村的老人们就更不要提了,依靠的主要还是不在身边的子女,有着自己生活的邻居。
3、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
子女应给空巢老人多一点关心,“人老了,思念儿女心切,对儿女常常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多关心自己”这是普遍老人的心愿。血浓于水,亲情的力量是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的。
2022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二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带给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潜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构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忙: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群众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就应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齐,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透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推荐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透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推荐。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个性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十分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能够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就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
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 关怀老人心得体会感悟及收获作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