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体会文章及感悟 数学的体会(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数学心得体会文章及感悟一
一、谈收获:
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青岛版教材的特点:精心选取素材,构成“情境串”和“问题串”,把一个单元的内容串连在一起;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机地整合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将评价过程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位老师对每册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每一个知识点及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每一个练习题的把握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以后自己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次培训也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如果再用多一些时间来答复老师们的疑问,少一些理论的东西我想会更好。
二、谈问题:
我发现青岛版教材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不是很集中,练习中新题型太多;表现在很多知识点分布在课后的自主练习中。练习题类型不集中,太散;也就是说,一种类型的题不是顺序出现,而是交错出现,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产生解题方法混乱,而不容易掌握新知识。而且有些题的设计不合理,看似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是情景图却不符合实际情况。课本情境太本土化,有些情境脱离学生认知,本土化主表现在,课本的很多情境都是以青岛本地的一些风景名胜或是特产来引入新课,还有一部分情境,是以学生对青岛的情感引入的,那么不是青岛本地的学生就产生不了这种情感,学习起来就没有很大的兴趣。还有一小部分情境,专业术语太强,学生不宜理解。
三、谈疑惑:
关于0的问题。0表示一个也没有,也表示开始或者分界线。那么2-0=2、0÷3=0,0×3=0这三个算式的意义还大吗?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一个数减去0得原数,0乘(或除以)任何数得0呢?学生都知道0不能做除数,老师给学生的解释是0做除数没有意义。那么0做被除数呢?把没有的东西来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就是如果0能做除数那么0能做分数的分子吗,也就是说分数的分子能为0吗?
我的观点是: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因此,分数的分子最小应是1而不能为0。
对立面的观点: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因为“被除数可以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可以是0”。
试问:0除以5能等于0/5吗?
在五年级做的练习题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判断题,那么到底分数能不能为0呢?如果不能为0,在以后学习分数的时候是不是要给学生指出这一点呢,或者在教材中直接指明?
有关数学心得体会文章及感悟二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善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我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仅仅在自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计划着自我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我。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团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齐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供给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经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本事;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我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仅有对自我、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坚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数学心得体会文章及感悟 数学的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