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 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每位准父母都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迎接自己的宝贝来到这个全新世界,从孩子呱呱坠地,我们就是她的大树,我们就是她的雨伞,我们就是她最温暖的港湾。孩子开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父母就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看着她可爱的笑脸,陪着她茁壮成长,考虑更多的是教育她怎样为人,怎样处事,使之健康快乐地长大。女儿喊第一声妈妈时,我欣喜若狂;女儿独立迈出第一步时,我热泪盈眶。记得我给她买的第一个玩具,她拿着就啃;记得我给她买的第一本图书,她会指指点点地翻看。

孩子一天天长大,背着小书包进了幼儿园,第一天感觉挺新鲜,不哭不闹,说第二天还要上学。可是第二天回来就哭闹着说再也不去幼儿园了,一连哭了两个星期,我这个狠心的妈妈愣是坚持不许她迟到早退,除了生病,没有一天不上幼儿园的。这让她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我告诉她要尊敬师长,进园时她会向老师问好。我又给她讲要团结小朋友,她会把兜里的糖果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说老师上课给你们讲的什么好听的故事,你回来讲给妈妈听,她会认真听课,回来学着老师的口吻给我讲课堂上听的故事,教我课堂上学会的儿歌。

转眼间步入了小学,面临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我也更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我常常说你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她会努力自己起床洗漱,都收拾好之后,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几乎没有接过女儿上下学,记得二年级时,有一天下着瓢泼大雨,她仍旧坚持一个人上学去了,回来后高兴地跟我说:“妈妈,你真聪明!让我穿着雨衣还打着雨伞,身上一点也没淋湿,其他同学好多都淋湿了呢。”一场大雨的洗礼,孩子学会了笑迎困难并战胜困难。越爱孩子,越是要教会她更加独立,更加自信的面对生活。

由于平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孩子一直没怎么让我操过心,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女儿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放满了整整一抽屉,我都为她精心收藏着。学习上没有压力,这无形中又节约出很多课余时间,我又鼓励孩子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闲暇时我会陪她一起阅读,我们把各自读的好书相互分享,增添了孩子更多的阅读乐趣,无形中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课外知识。还有各项艺术特长的培养,孩子不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更增加了自信。葫芦丝、笛子,孩子已经拿到了十级证书,绘画也一直坚持学习了八年了,不为取得多大的成绩而骄傲,只为这份努力和坚持鼓掌。

不要嘴边总是挂着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而要努力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赞赏并放大她的优点,积极鼓励支持,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无形中发现她会慢慢改掉很多缺点。我常常会旁敲侧击地提醒女儿身为班长,校学生会主席,你不但要做好表率,更要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帮手,她也深感肩上的荣誉和责任,凡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加自律、自信,关心集体,热爱同学,不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一些懒散拖拉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教育孩子成长,我一路走一路摸索,我发现我的适当示弱,女儿挺受教的。由于我的身体不太好,我常常会以此为借口,让女儿来帮助我。她小的时候,我干家务,也常叫着她帮我一起做,我常常会故意说:妈妈拿不动,你来帮妈妈;妈妈做不好,你来帮妈妈......

久而久之,她就会主动帮我做事情。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记得女儿五岁学电子琴,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独自一人踏着积雪,敢往老师家里,我在楼上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路的尽头。一年级时就能自己过马路上下学,看到路上有小朋友乱跑,还会告诉他们注意安全。四五年级时放学回来就能给我捎着菜,回来后还会给我讲这个芹菜每斤贵两毛钱,但是它比较新鲜......习惯成自然,主动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里就生了根,发了芽。她会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良性循环,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这些优良的品格,就融进了她的血液里,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她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中国古语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身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孩子已经是中学生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我们家长要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跟女儿之间从来都是民主、平等的,家里的事情,孩子都有发言权,有合适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小到她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我们觉得合适,都会尊重她的选择,买她自己喜欢的,大到家里添置的物品,我们也会问及她的意见,只要合理,谁的建议好,我们就按谁的办,不会觉得她是孩子,而忽略她的要求。有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巧妙,看法独到,更能接受新鲜事物,带来全新的活力。

家长尊重孩子,孩子也更信赖家长。我们和女儿真的就像好朋友一样,我从不窥探孩子的隐私,孩子有什么话也愿意跟我交流,学校的事情她跟我说,自己的困惑她也跟我讲。遇到事情,我们共同面对,商量更好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是疏导而不是压抑,所以我尊重孩子的喜好,给孩子建议着装、美妆,引导孩子怎样去正确的讲究外在美,与此同时,内外兼修,秀外慧中,才是更高的追求目标。

孩子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父母都是摸索前行,孩子之前的成绩再好,那只能说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之前调皮任性的孩子,只要正确引导,也会有美好的未来,这当然离不开我们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树需要修剪,花儿需要浇灌,耐下心来陪伴和教导孩子,静等花开。

总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没有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长大吧!

最新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学校参加半年一度的家长会。可以肯定地说,今天来参加家长会的所有家长都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的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的家长,都是值得学校敬重的家长。这里,我代表实中的领导和老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

今天的家长会是在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之际召开的。在此之前,各班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一道,已通过多种方式和在座的部分家长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了联系的渠道,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友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校长,我对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表示真诚的感谢!

家长会也是机会,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探讨、落实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的机会。“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协同一致教育孩子”总是家长会永恒的话题,因此,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您的孩子更优秀”。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优秀孩子。孩子降生后,家庭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可以这样说,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多变、差距明显的社会,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家庭教育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差别。

各位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是自己养的,不管自己多忙、多苦、多累、多烦,教育自己的孩子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了这一点,父母就会自觉担当起家庭教师的职责,在日常生活通过言传身教,通过优化孩子的品质,培养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好基,导好航。

(拜托今天来参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校长的观念带给孩子的爸爸、妈妈。)

二、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相比起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丰富的,可是我们却发现,身边的许多孩子生活得并不比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快乐。所以,许多长辈发表感慨: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横草不拈,直草不拿,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少的孩子自私、冷漠、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缺乏孝心、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学校教育的不当,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1.把孩子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截然分开

很多家长认为:生育孩子和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觉得,把孩子生下来以后,给他吃,给他穿,给他钱花,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有的父母甚至从孩子二、三岁起就把孩子全托或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请全职保姆,将自己监护人的角色和责任转移给他人,他们全然不理会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阶段,孩子的性格雏形就是在父母的家教中塑造的,心安理得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和老师,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子女的所有问题都该学校和老师负责。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孩子极不负责的错误想法。

2.过分的溺爱取代了“真爱”

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绝对的中心(如处在“1 2 4”结构模式中的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七姑八姨,众星捧月。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满足,据统计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日常消费额度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父母并不考虑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与孩子的学生身份相适应,不区分很多消费行为的利弊,只是一味的攀比,赶时髦,甚至是求虚荣,或是简单地用物质刺激孩子。长此以往,不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他们无法感受父母的艰辛,不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不知感恩,坐享其成,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很可能就会变得任性、自私、懒惰、霸道、狭隘、放纵,成为典型的“三无”孩子:无情、无能、无责任感。

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习惯于强调客观,强调别人的不足。甚至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对别人大加指责。对待别人的批评,家长总是不愿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肯下狠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许多家长过份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这会导致孩子偏执,唯我独尊,一旦形成“生活锈”、“习惯垢”,就很难去掉。

因此,请家长们记住:给孩子过多的爱就是溺爱而不是真爱,那样会使他们对爱感到麻木而不珍惜爱。爱孩子不能害孩子,爱过度了就会害孩子,如同营养一样,营养是个好东西,但是营养过剩就会导致患上肥胖症,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而引起多种疾病。

3.过度的保护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保护,有的在生活上过度操心,有的在学习过度干预,有的在人身安全上过度关注,还有的在食品营养方面过度加强,反正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劳动、远离挫折、远离伤害。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学生做家务的比例很低,五成中学生不清扫垃圾,六成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衣服,八成不烧伙做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起,上学书包有人背,往返有人接送,路不要自己走,力气不要自己出,心不要自己操,生活也不能自己做主。调查表明,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这样只是父母来味强调孩子搞学习而不让干或没教过怎么干。父母心肠虽好,但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省略了孩子长大所必须亲历的许多经历,也好心地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不经风雨,怎

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 家庭教育值班课堂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