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中考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中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