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十大要求心得体会范文 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六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乡村旅游十大要求心得体会范文一
冬日的阳光像慢慢地展开来的折扇一样照射到宽阔的公路,照在车窗上,只见温暖的光芒,随着急驰的大巴车在身后上下飞扬。泉州市作协组织的安溪尚卿采风采访活动,在和煦的阳光朗照下,前往这个被称作“中国滕铁工艺第一乡”的古镇,车子沿着蜿蜒的公路行走,进入尚卿,只见山上林木葱翠,山中雾海流光溢彩;层层梯田,簇簇茶树围绕山间,仿佛一幅悬挂在天边的水墨丹青。在城里呆久了,这样的景色,一旦闯进人们的视线,让人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福建安溪尚卿格美茶花文化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翰卿村格美山麓,方圆千亩,园中栽植的名贵树种达一万余棵,远远望去,似一团团绯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恍如仙境。走在茶园小径,山坡上漫山的茶树迎风傲立,那满树怒放的茶花,争奇斗艳,绚烂多姿;走近细看,有的花朵向上盛开,如同灿烂的笑容;有的花朵低垂,似少女含羞的脸颊。我走近一棵盛开的茶树,掐了一瓣花朵,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醉。陪同我们参观的中国台湾园艺师说:“这种茶花叫香水茶花。”就在凝眸间,让我感觉它是一朵奇妙无比的花,它的花香袭人。不知谁叫我摆好姿势,于是,在茶树旁留下美好的瞬间。
陪同我们参观的乡党委书记汪礼才指点满山茶树,胸有成竹。他说,“格美茶花文化公园是以宗教和茶花文化为主题,规划占地面积500亩,由乡贤廖清江先生为主捐建。现已完成观音寺、观音文化广场、登山道,山上种植名贵茶花500亩1万多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茶花树3000余株。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要将这里建成群众休闲旅游乐园。”眺望半山腰,一尊十几米高的观世音菩萨雕像巍然屹立,备显尊严,喻为佛光普照,福佑宏泽。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尚卿山乡的峰峦叠嶂被冬日的阳光照耀着,茶花文化公园、茶叶庄园沉浸于苍茫翠绿之中。登临此地,目睹此景,好一派大地的恩典呵!
在五阆山麓,我们看到誉丰国心茶叶庄园,徐徐展开的一幅青绿茶山美丽画卷,远山的茶树,近处的茶厂,整座山洋溢着大兴土木的建设之中,蜂蝶的飞舞,采茶的忙碌,早已淹没在采摘茶叶收成时节的丰姿中。泡一杯国心茶,品一品茶的馨香,“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据誉丰国心茶叶有限公司张总监介绍,国心茶产于五阆山,处于东径117度,北纬25度,方圆百里无任何污染源,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日照短,且早晚云雾笼罩,能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胺酸及可溶氮等人体有益成分。他还告诉我们,国心茶从茶树培植、茶园生产管理、到精制生产,真正做到“看得见的健康”,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时尚茶饮品。走在茶园小径,满目苍山翠绿,雄伟的五阆山迎迓着鲜丽的朝日,轻爽地微笑起来。此时,漫天的霞光,像泼墨一样点染整个山峰,然后慢慢地从山上抹到山下,山腰间的楼房,通往茶厂的小道,也渐次在晨光中被清晰地描画出来。
在制茶车间,一座偌大的厂房,我们看到一些先进的制茶设备,尽管我们来的不是采茶季节,但可以想象那火热的制茶劳动场面: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将经过晒青和晾青后的茶青倒入“摇青机”进行摇青,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磨擦运动,轰鸣的摇青机在工人的操作下,像在演奏劳动进行曲一样令人陶醉。经过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进行揉捻,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每一道工序都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节出差错,就不能成好茶。制茶的这种情境,让我想起余姚诗人黄宗羲的《制新茶》: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劳动之余,制茶人用瀑布泉泡上一杯瀑布新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该是何等的惬意与满足呵!
血红的夕阳,在云朵霞片中徐徐下沉,四周黛绿的群山,变得一片棕红。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别尚卿乡的时候,望着车窗外,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一幅崭新的山村剪影,眼前的情景,让我无法形容激动的心情,于是,在心里默诵着一句话;祝福你,吉祥尚卿,美丽乡村。
关于乡村旅游十大要求心得体会范文二
同志们:
今天,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这里召开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这是今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系统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战略地位,全面分析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思路与重点。刚才,周铁农副委员长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全局性,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居民休闲消费需求高涨,简单说就是消费者众多。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20xx年底全国城镇人口6.66亿,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从20xx年的36.2%增长到20xx年的49.7%。而农村农耕文明悠久,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自然环境优美,是市民心目中的“市外桃源”。随着城镇人口比例和总量的增加,市民生活压力的增大,消费转型趋势明显,城镇居民回归自然、怡情生活、休闲度假的需求高涨。二是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增强,简单说就是有钱消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10493元增加到20xx年的19109元,上涨82.1%,恩格尔系数从20xx年的36.7%下降到20xx年的35.7%,下降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和支出结构的调整,表明居民具备了更高的休闲消费能力。三是居民休闲消费时间增多,简单说就是有时间休闲。随着国民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增加到115天。扣除14天黄金周、15天小长假可远距离出行外,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四是农村设施条件日趋完备,简单说就是有条件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路、水、电、通讯等设施明显改善;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量农民已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为农民依托农业产业、依靠农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创业就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保障。综合上述有人、有钱、有闲、有条件四方面因素,可以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地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把农业变成快乐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场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布局简单雷同。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同质同构现象明显。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具有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管理水平较低。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建设、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安全、消防、应急、医疗、食宿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简陋,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上考虑,没有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国内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二是规划引导不到位。农业部制定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已经印发,但地方规划总体滞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建设、混乱发展的现象。三是规范管理不到位。相关行业标准缺乏,管理手段较少,政府的引导管理工作与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四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国家层面没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地方政府也缺乏扶持资金,交通、宣传、规划、环保、财政等职能部门的支持明显滞后。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一定要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增强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以来,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培育先进典型、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工作,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不断强化规范管理。20xx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了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为引导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持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委托协会组织开展星级认定,广泛树立发展典型,不断探索发展模式,全面积累发展经验。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休闲农业标准体系,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从各地情况看,已有多个省、区、市制定了本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与服务标准,广西农业厅将全年工作确定为“休闲农业推进年”,引导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二)切实加强公共服务。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农民、方便市民、信息互通、城乡融合”为目标,农业部于今年5月19日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公共服务“进城入户”工程。通过建立全国休闲农业服务信息中央数据库,建设“魅力城乡”网站,与中国移动合作建立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支持诺基亚在手机上推广“乡游通”业务,开通4000-365960全国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等途径,全方位、多渠道、跨平台搭建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直通桥梁。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发布了1600个精品点,入库信息超过1.5万家,每天查询浏览过万次。多个经营主体在魅力城乡网站上刊登信息后,客流量增加30%以上。连续举办五期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超过1000名。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也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开展信息服务,加强宣传推介等措施,多层次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全方位拓展公共服务职能。
(三)着力营造发展环境。农业部今年继续开展了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通过各地行政管理部门初选推荐、大众投票、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在全国寻找一批休闲农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的休闲乡村。目前该项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与热情非常高。同时,各地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部门合作,河南省农业厅与旅游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云南、江苏、河南、湖北、广西、河北、天津等地共同召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部署工作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时期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城乡居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加强规划引导,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国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发展原则和目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确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应遵循“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绝对不能损害农民利益,不能影响农业发展,不能破坏乡村风貌。争取到20xx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类型丰富多元,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
(二)因地制宜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脱离基本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更不能拘泥现状。既要遵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要求,又要依据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现有基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时期,要以大中城市周边、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五类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重点推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特色明显。
(三)重点做好六大工程的实施。为指导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发展,农业部确定在“”时期重点实施“示范基地创建、知名品牌培育、支撑体系建设、从业人员培训、乡土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各地要按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要求,创新机制、完善标准、优化环境、规范引导,着力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要按照全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推介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标准,策划包装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要围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共同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加大人员培训,规范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和服务。要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的发展理念,加大乡土文化挖掘与整理力度,注重策
乡村旅游十大要求心得体会范文 乡村旅游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