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利系统大冬训心得体会实用(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水利系统大冬训心得体会实用一
关键词:报告、实习报告
一、韦水倒虹
韦水倒虹的我们实习的第一站。韦水倒虹是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跨越韦水河谷的一座大型输水建筑物,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管组成的双管桥式倒虹,单管长880米,最大水头70米,进水口与出水口高差为3.25米,设计流量52立方米/秒,控制着塬上灌区159万亩的灌溉面积,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倒虹工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咽喉工程。工程自建成以来已经运行30多年,我们在实习的时候工人正在更换管道外壁的防护瓦。但经老师介绍得知管道内部经长期的高水头水流冲刷及水中重推移质(砖头、石块等)的撞击,倒虹的钢筋混凝土管普遍存在着内壁磨损现象,尤其管底部位最为严重工程于20__年列入国家大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投资4540万元,对倒虹进行全面改造。
经过专家的分析论证工程采用外粘钢板修复。在内壁先用自锁锚杆嵌固钢板,在内壁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中用压力灌注wsj建筑结构胶。钢板在自锁锚杆的锚固力和结构胶的粘力作用下,能与原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工作。钢板补充了混凝土内部的配筋损失,同时可防混凝构件的进一步碳化和在流水中的腐蚀及冲磨,因此,该方法具有强度高,抗冲磨、抗空蚀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是本工程的最优处理方案。修复后已通水运行将近一年,停水间歇入洞检查,监测数据显示一切正常,修复加固效果良好,能确保运行安全和发挥应有的效益并满足期望的输水能力。
实践经验证明,将外粘钢板技术和自锁锚杆锚固技术结合应用于混凝土管抗冲耐磨修复,值得在涵洞、渡槽等灌溉工程和其它水利水电工程中推广应用。
二、冯家山水库
到了冯家山水库我们学校的一个毕业生在那里冯家山水库位于千河下游的陈仓、凤翔、千阳三县(区)交界处,是我省关中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库工程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4年下闸蓄水,同年8月向灌区供水灌溉,1980年整个工程基本建成,1982年1月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是以农业灌溉及工业、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为主,兼作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库工程分枢纽和灌区两大部分:水库枢纽由拦河大坝(碾压式均质土坝,高度75米)、输水洞、泄洪洞、溢洪洞、非常溢洪道、坝后电站六项工程组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32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92.5%,回水长度17。5公里总库容4.28亿立方米,有效库2.86亿立方米。
灌区位于渭北高塬,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工程分布广,战线长。灌区主要工程有总干、南、北、西四条干渠,总长为120公里,其中总干万米隧洞长12614米,深入地下40米,过水量42.5秒立方米,横穿黄土高塬区,属目前国内最长的土质隧洞。北干渠有六座渠库结合工程,总库容2133.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82.6万立方米,具有调蓄水量、农田灌溉、防洪减灾等功能。抽水灌区设5000亩以上抽水站22处53站,总装机162台,容量3.47万千瓦。干渠以下有支渠97条,总长度542.7公里;斗渠1572条,总长1418.8公里。干、支、斗渠设有建筑物60728座。可灌溉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乾县、永寿等七县区的农田136万亩,其中自流灌区65万亩,抽水灌区71万亩。
对于水利系统大冬训心得体会实用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20xx年担任现职以来,本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全委扩大会议和市人大六届会议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团结和带领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以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狠抓以新修防渗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供水管理、水政执法和行业纠风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本人任职以来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20xx年至今,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建设总投入1.9亿余元,其中国家投资7726.7万元、水费1001.5万元,市、乡财政及群众筹资投劳等1.0365亿元。由于成绩突出,多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20xx年获自治区第一名、20xx年获自治区三等奖、2006年度被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全国百强县”,并于2004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地区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县(市)”。
主要完成了以下建设内容:新修防渗渠592km,改造渠道101km,配套水工建筑物1508座,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1.4万亩;完成了喀拉哈巴克水库、恰夏水库和库吉拜水库三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喀浪古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期完工、二期续建,完成新建渠首1座,干渠42km;“喀阿调水”工程投资2700万元,新修干渠近20公里,年调水1500万方,可解决阿不都拉灌区20万亩耕地补充灌溉,现主体工程已完工,明年6月竣工,部分解决了阿不都拉灌区6月份干旱缺水问题;城市防洪应急工程、阿不都拉干渠改造工程、日协贷款资金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试点建设了牧区水利示范项目,建成饲草料地1.5万亩;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建成水保林625.9hm2,治理面积30km2。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灌区水利用系数、扩大了足水灌溉面积、保证了农牧业增产增收,又显著增强了我市防汛抗旱能力;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水厂5个、水塔7座,铺设供水管道824km,解决了41个村(队)、2.43万人的饮水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农牧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另外,为保证我市水利建设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目前,《塔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塔城市锡伯图中型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实施方案》、《阿不都拉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阿不都拉水库水资源论证报告》、《库吉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库尔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技施报告》均已通过自治区水利厅审查;《塔城市盐碱地改良规划》、《高新节水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等待批复。为我市今后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年来,我们积极开展灌溉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供水到户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工作。20xx年开始按照修订完善的《供水管理实施细则》、《供水到户监督管理办法》和《协会章程》开展供水管理,重点推行了供水到户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供水管理方式。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相关制度,努力提高供水管理水平,进一步把新型管理模式推向深入。截止今年,共有50个村的38.3万亩作物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实施灌溉供水,29个村的19.5万亩作物实施了供水到户。特别是经过农民用水者协会开展供水管理,有效规范了供用水行为,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通过“一事一议”解决末级渠系建设、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调动起了群众参与供水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供水和节约用水的良好局面。
四年来,我们按照“防大汛,保安全”的要求,每年年初研究制定《防洪预案》并向社会公布。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灾责任制,围绕“雨水情预报、指挥调度、查险抢险”三个重点环节,树立安全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条河段、每一座水库和水管站、所。同时认真分析防汛形势,明确防御重点,积极筹备防洪物资,组织好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确保了防汛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抗旱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四座水库和三大灌区等引、蓄骨干工程的网络灌溉作用,千方百计增加水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特别是20xx年夏季,我市遭受了32年以来的特大旱灾,全市农、林、牧等受灾面积达245.5万亩。旱情发生后,我们会同相关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相应的抗旱措施,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20xx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加强水政执法队伍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各项要求,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为维护我市供水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监督及河道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利法规和水土保持治理的宣传工作,对于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监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掌握地下水开采量及水位变化情况,积累了开发利用水资源及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三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及时公开服务程序、办事方式,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四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取水许可管理,重点抓了取水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发证、换证和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五是加强了河道采砂管理,对新建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和检查,使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四年来,共开展水政执法巡查180多次,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活动100余起,其中立案处理43起,调解水事纠纷17起,审批取水许可申请184份,依法征收各项规费120余万元。
20xx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为民服
对于水利系统大冬训心得体会实用(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