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记录本范文 西安交通大学研学日记(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西安交大科研记录本范文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件,在站文物多达3000件,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隋唐及唐以后的陕西,以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没有文字,只有一座石狮和一副巨作: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后面向我们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最为壮观的部分——壶口瀑布,这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时期,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时期大家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接着发现的就是陕西地区的大荔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最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人类不断发展之中,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这时期的陶器——尖底瓶就是非常实用的汲水器。又因为在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比如说它的典型器物“人面鱼纹盆”,并且在大量的陶器表面发现具有规律性的刻划符号,而这些符号可以说是汉字的雏形。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到了后期,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奴隶社会。
下面我们参观的是第二个阶段——周。周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最早的成型文字是甲骨文,这里就展示了周的卜骨。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后来西周王朝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簋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当时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如果僭越就要受到严厉的刑罚。这件多友鼎就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它内部的铭文达到278个字,创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发现鼎内铭文数量最多的一次。里面记载着周厉王时期大将多友抗击猃狁获胜而受赏的“感恩”铸造。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圆地方”,所以秦半两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虽然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起义爆发。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的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这是一个枚晶莹剔透的玉玺是件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质地为田羊脂玉,上有螭虎形纽,四周装饰有云纹,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还有一件国宝级文物,鎏金银竹节铜薰炉,特别的九龙熏香炉,出土于茂陵,据推测可能是当年汉武帝赐给他姐姐阳信长公主和其丈夫卫青的皇家器物。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他于公元前1
38、119年分别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长安随之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经济交流中心。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是一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共26个面,其中有14个面上有印文。它的主人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他不仅自己身兼数职,他的女儿也十分有名。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炳三个皇帝级的人物,因此他有“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之称。
到了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坊。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这里展出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鹦鹉提梁银罐等等都是唐代金银器的代表,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于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国宝级文物,用一块世间罕有的缠丝玛瑙制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是历博18件国宝级文物中唯一一件三彩器——三彩载乐驼俑。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上人们载歌载舞的生活情趣。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打马球图》。马球,也叫波罗球,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唐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陕西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的巨大惯性使得陕西的经济文化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因此,在宋明清这部分展厅,依然有不少精美的文物。宋明清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北方青瓷以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最为著名。这件青釉提梁倒灌壶就是耀州窑代表之作—,为国宝级文物。壶提梁是一只凤凰,壶嘴雕成一对正在哺乳的子母狮,壶的腹部满刻华丽的蔓草和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壶顶为双层柿蒂纹,象征壶盖,但不能开启,那么是怎样灌进水呢?我们将壶倒置过来就能看到,水需要从壶底的梅花孔中灌入,直至水从母狮口中外流时即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底虽有孔而滴水不漏,即采用“倒灌正流”的方式,这种精巧的设计实在耐人寻味。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有关西安交大科研记录本范文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翠华山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渊源二千多年的传说渊源,被人们称为三秦旅游胜地。
地域特质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地址风貌
翠华山景区图片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是天然水池,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优美,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游览胜地。这里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举行翠华庙会,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历史古迹
秦汉唐王朝起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王赢政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拜谒太乙真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终南山游览胜地,还有汉唐两代曾建的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1992年批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
创作基地
为了在翠华山现有的科普、科考、观光游览功能的基础上向文化
西安交大科研记录本范文 西安交通大学研学日记(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