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心得体会范本 心得体会格式范文图片 范本(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比例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上课时,以已学过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先说一说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并要求说出它的特征来;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再说说你是如何来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再出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疑问:如成正比例的量是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减少,那成反比例的量是不是一个增加,另一个量就减少呢?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比值一定,那成反比例的量是什么一定呢?
有了一些疑问,相信学生们会急着想要解决呢!我就顺势提出让学生们自己看书来寻找这些答案,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发言及时补充和发表自己看法,这样既学会了思考,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接着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进行比较,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增强了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这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效果较好,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一是人人能自主积极参加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二是大家能充分合作,发挥出了各自的能力;三是大家学会了如何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四是很多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后,有一种快乐感和成就感。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掌握有一定得困难。怎样化解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呢?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我从学生身边发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较好的创设了现实背景。
在演示的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因而取得满意的效果: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涵义,体验了探索新知、发现规律的乐趣。
我考虑到例题比较相近,因此要注意学习方式必须加以改变。因此我采取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方式,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因而对例题的学习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后通过例题与例题进行比较,归纳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几个特点,再以此和正比例的意义作比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义。最后经过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既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培养了推理的能力。
推荐比例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苏教版六数下83-84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6题。
教材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主要是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比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体会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比与分数、除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正确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比的知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b≠0)
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填空: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
5.练一练:完成教材第83页的“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完成第3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四、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4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
(2)完成第5题:
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
比是20∶40,化简得1∶2。
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
(3)完成第6题。
五、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让学生回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从而自然进入复习序列,从比到比例。
沟通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为接下来比较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奠定基础。
对比和比例进行比较,强化理解,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复习解比例。
应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推荐比例的心得体会范本三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二):知新:
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像,思考问题:
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
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
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师:从比例系数来看呢,函数的比例系数和他们的图像分布有什么联系?用词前后宜一致
估计生:第一组k0,而第二组k0。
师:很好,谁能把他们联系一下?
估计生: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有: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呢?【电脑演示:任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当在一、三象限运动时,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大于零的
比例的心得体会范本 心得体会格式范文图片 范本(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