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楷模宣讲心得体会简短 楷模的心得体会(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楷模宣讲心得体会简短一

奋发有为 报效祖国

钟南山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在英国进修期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1981年回国。他用实际行动与自己的学识赢得了那些曾经傲慢人士的尊敬,他一句: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还很贫穷的祖国,他放弃的东西,正是很多人倾其所有所追求的东西!阅读钟南山坎坷多舛的人生传奇,你会汲取一种无私无畏的力量,确定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树立起不懈追求的信念,奋发有为,坚不可摧!

勇往直前 抗非英雄

20__ 年非典疫情扩散的时候,已经年过6旬的钟南山院士在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选择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顶着何等沉重的压力,忍受着多少不被理解的委屈。没日没夜的与医护人员连续奋战近200天,研究出了非典治疗的方案,治愈率高达__%以上,将所有的患者都送出了医院,为疫情控制和治疗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__年6 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临危受命 再赴战场

历史惊人的相似。现在 20__,他以身涉险再次去战瘟疫,他都 84 岁了。在武汉疫情来临时,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惧疫情,奔赴第一线武汉,为的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肺炎发展情况,为早日攻克武汉冠状病毒肺炎而做出努力。20__ 年1月,临时买不到飞机票匆匆赶上高铁,他出现在开往武汉的列车。坐车时间长,近期有点疲惫,靠着休息。这不,被人拍下了在车上座位小休一会的照片,马上有人认出了,这不就是经常在电视里出现的钟南山院士吗?此时的武汉,正处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去那干什么?这不就是劝大家没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人,这不就是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肺炎,是会人传人的!”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去呢?”“因为特殊情况。”武汉遇到病毒出现,加上面临春运来了,开始人心慌的时候,他一出现,人们仿佛觉得有了安全感。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救死扶伤的好医生,还代表正直,科学,权威。

钟南山,名字意义变成了一种代表符号。因为涌现更多像他一样医护人员、志愿者,前仆后继的奔赴前线

也是那样坚毅,笃定,无畏;心中装着正义,善良和大爱。他们,就是新一批“钟南山们”。目前疫情中治愈的人数越来越多起来了,今天,他们仍正在战疫中拼劲地治病救人。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今天节气立春,万物开始苏醒,勃勃生机萌芽。我们静静地等待和祝福,期待“钟南山们”凯旋,共享那扑面而来的繁花盛开。

关于楷模宣讲心得体会简短二

在xxx,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着这样一支理论宣讲队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只为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被人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小康的“领路人”。

他日复一日、无名无利,风风火火的行走在理论宣讲路上,一讲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始终秉承着淮河儿女在抗洪救灾中形成的奉献、牺牲的“王家坝精神”,把青春和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理论事业:个人宣讲场次达2000余场,受众超过35万人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曾先后获得安徽省“十佳宣讲报告”奖、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党员教育“四个一工程”建设党课教材一等奖、省优秀中心组学习秘书等30多个奖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不仅自己带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还大胆创新,撬动宣传工作新格局,先后组织各类宣讲达20000多场,受众超过300万人次,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纷纷给予报道……

他就是从“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阜南县走出来的“乡土宣讲家”: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xxx。

苦练一身真本领:浑身上下都是理论正能量

“燕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单位讲一次?”“燕老师,安排百人宣讲团活动一定要把我们排上!”--在安徽省阜阳市,讲师团副教授燕少红是位“热门人物”。早在2009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就这样报道燕少红的宣讲事迹。

多年来,无论是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为各县市区委中心组讲课,无论是党委安排的重大集中宣讲,还是各部门邀请的分众化宣讲,燕少红都想方设法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让人们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当地干部群众风趣地说,听燕团长讲课,真正体会到啥叫“养眼、养耳、养心”。

燕少红在宣讲中很注重“仪表”:他经常根据听众对象,恰当“打扮”自己。用他的话说,宣讲必须做到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既要会讲“普通话”,更要讲好“阜阳话”,无论精美课件的制作,还是表情动作的表达,以及接地气的语言运用,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都会让人对他的宣讲内容过目难忘、入耳入心。

燕少红讲的好,源于真信、真学、真用。坚定的信仰是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基本上每天都能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报纸必读,每有讲座必听,每有心得必记。他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关键要提高宣讲水平。除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外,他还常在街头、路边、集市、庙会驻足“学习”,用心观察社会百态,偶尔外出旅游,他也不忘记下有特色的楹联、题词,认真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宣讲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置了十八大系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等十多个宣讲专题。十八届五中全会

楷模宣讲心得体会简短 楷模的心得体会(五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