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外包合同协议书汇总 水库承包合同协议书样本(九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水库外包合同协议书汇总一
吴岭水库今年降雨极度偏少,防汛形势平稳,抗旱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分析,上半年水库降雨量只有往年同期的50%,别是7月初至8月中旬,仅有64毫米降雨。水库全年各月降雨量、年总降雨量均远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其中发生较强降雨有两次,即6月6日,日降雨量92、5毫米和9月24日,日降雨量91、2毫米。由于本地区连续三年干旱,今年旱情尤为严重,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所以吴岭水库一直处于低水位。汛末水库水位为56、24米,库容为836万方,库水位比正常蓄水位(62、20米)低5、96米。
今年吴岭水库降雨量偏少,旱情偏重,水库无较大洪水发生,库水位一直很低,全年没有开闸泄洪。
针对灌区严峻的抗旱形势,吴岭局在强化防汛备汛的同时,着重加强抗旱用水调度管理,全力服务于抗旱减灾大局。在抗旱期间中,管理局规范调度审批程序,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切实做好水库出库流量和干渠各分水口流量调控管理,保证了渠道上下游之间,灌区偏远地区、近渠地区之间均衡用水,保证了渠道安全运行,从而保障了灌溉工作顺利进行。
在20xx年里,吴岭局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始终坚持“有灾无灾按有灾准备、大灾小灾按大灾防范”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精心组织,全力做好防洪保安工作。
在抗击大旱期间中,吴岭局始终以“抗大旱保丰收”为宗旨,坚持“先饮水,后灌溉,再生态”总体原则,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有力有效地保证了灌区及部分非灌区人畜饮水和农田抗旱用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强化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在2月9日的水库安全管理视频会议和3月4日的全省防办主任视频会议召开之后,吴岭局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统一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精心部署工程安全检查工作,先后开展了水库蓄水安全专项自查和汛前工程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对开挖重建的西输水管、大坝反滤坝和溢洪道启闭设备进行了重点检查。在2月26日管理局接受了省水利厅水库蓄水安全专项检查组的检查。通过检查,管理局全面掌握了水库工程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备汛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打下了基础。
为保证水库防汛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管理局与局直各单位各科室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各单位科室的主要防汛责任人员、重要岗位责任人及其防汛工作职责,确保防汛责任制切实落实。同时,管理局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吴岭水库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及时召开2013年度吴岭水库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为水库安全度汛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吴岭局于20xx年编制了《湖北省吴岭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经省防办审查通过。在汛前,管理局根据水库防洪情况对预案已进行了修订,并及时上报荆门市防办和省防办备案。
同时,根据20xx年省水利厅批复的《湖北省吴岭水库调度规程》,吴岭局编制了20xx年度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根据省防办的审查意见,管理局前后进行了三次全方位地修改,以确保调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外,根据工程管理要求,管理局还制定了《吴岭水库溢洪道闸门启闭预案》和《吴岭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案》。
管理局在汛期切实落实“局主要行政责任人督察、局领导带班、局值班专班值守”三级负责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管理制度,以确保防汛抗旱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对水库防汛通信系统,特别是防汛会商系统,吴岭局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加强系统及设备的常规维护和运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投入使用,保证了管理局按时参加各种防汛视频工作会议。
在入汛前,管理局对水库现有储备防汛物料和器材重新登记,并根据防汛物料储备要求进行采购补充,做到水库防汛有备无患。按照《湖北省吴岭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吴岭局及时联系落实一、二、三线群众防汛抢险劳力,局内部也组建防汛抢险队,主要负责水库工程的日常检查和应急抢险,提供防汛安全保障。
在工程日常管理方面,吴岭局实行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部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制定了《吴岭水库灌区工程和枢纽工程百分制考核实施细则》,工程养护管理实现了标准统一、人员定岗、责任到人。通过实行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工程管理逐步规范,工程面貌常管常新,同时保证了工程隐患和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
在省厅的关心与支持下,吴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吴岭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实施。建设期间,管理局加强与参建单位的联系,积极做好周边协调工作,加强质量监督,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为农业灌溉和干渠防洪提供安全保障和工程条件。统计表明,今年灌溉期间东干渠过水流量由原来的3、5m3/s达到5、2m3/s;西干渠过水流量由原来的0、8m3/s达到1、3m3/s,渠道通水能力增强,保证了灌区各地及时用水。同时,通过改造建设,减少了水量的跑漏损失,提高了用水效率,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根据当地和水库水雨情况,在年初,吴岭局安排人员提前开展调查工作,提前掌握不同乡镇、不同区域的蓄水、需水情况,摸清了城镇生活饮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并结合水库蓄水量,精心算好水账,合理制定了用水分配方案,以保证有限水源发挥最大效益。在抗旱的关键时刻,吴岭局主动与当地各级政府、村委会联系沟通,多次组织召开抗旱协调会,共商抗旱保灌对策;多次积极深入灌区了解旱情,适时调整用水分配方案,及时协调化解供用水矛盾,维持了良好的供用水秩序,保证了灌区和谐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库全年共进行了两期农业灌溉,分别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累计输水历时56天,共输出水量约1500万方,保障了灌区群众生活饮用水,保障了灌区10余万亩农田和非灌区4000余亩农田的生产用水。
吴岭水库是当地的唯一的抗旱骨干水源,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生命线。按照“先饮水,后灌溉,再生态”总体原则和要求,在吴岭水库水量急剧减少额情况下,吴岭局提前与当地政府沟通,进行用水量分析,确定了饮用水控制红线,以保证有充足的生活饮用水量。同时,根据水库水位持续下降、取水困难、水质下降的情况,管理局安排人员加强库区巡查,搞好现场管理,及时通报取水口水位,及时做好管道延伸和清淤疏挖工作,保证在深水区取水,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水质。
推荐水库外包合同协议书汇总二
xx乡德块、上寨、团结、兴营、街上、文渊六个村因水源不足,一到干旱季节,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导致了这一地区农民生活贫困。为解决德块等五个村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特恳请向上级领导帮助协调解决修建德块水库。
一、基本情况
德块村位于xx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处,全村6个村民组1464人,有耕地面积1777亩,全村农户均以种养殖为主,耕地大多是高中山型的紫色沙页土或山地黄棕土,人均基本耕地不多,种植业主要以玉米、洋芋为主。
德块村下游有团结、文渊、兴营、街上、上寨五个村,共1236户6298人,耕地面积5370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土豆、荞麦等。
生铁铸造省腾铁厂坐落在团结村,有工人300多人,且目前我乡正在修建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即将引进企业入驻。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德块村境内生态完整,无任何现代企业污染,基流0.2立方米每秒,积雨面积6.1平方公里。水质经化验达到饮用标准,地质属典型碳岩遗址,保水能力较好,筑坝投资较小。xx乡总体海拔较高,岩溶发达,缺水严重,没有可有效利用的河流、水源,德块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德块水库修建后可有效解决我乡境内6个村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困难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实际情况,紧贴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是非常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修建德块小二型水库一个,建设规模40万立方米。
四、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1000万元。
五、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德块水库修建,一是可以解决德块村等6个村7762人的生活用水、8615头牲畜的饮水和5370亩耕地灌溉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987元。二是可以解决省腾铁厂300多人、5万平方米厂房工人的生活用水,为工业发展添一分活力。三是能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四是可以发挥调节生态的作用。
综上所述,特申请上级领导帮助协调解决修建xx乡德块水库为盼。
推荐水库外包合同协议书汇总三
(一)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方面
1、大力推动省级示范点项目建设。根据年初安排部署,我州两个省级示范点是:贞丰县者相镇小桥流水人家布依风情小镇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和兴义市东峰林布依山寨旅游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贞丰县者相镇小桥流水人家布依风情小镇安置点。搬迁安置730户3370人,为省级示范点。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移民局组织的技术审查,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项目已到位资金300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1200亩,工程于6月18日下午正式启动进场施工,已初步完成路网清表、挖运、填方等工作,210套住房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兴义市东峰林布依山寨旅游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搬迁安置580户2146人。该点原为省级示范点,但因安置点内涉及医院、养殖场等附属设施的迁建,工作难度大,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迁建任务,同时,该点未确定招商引资方案,没有确定施工方,安置点未实质性动工,综合多方面因素,该安置点暂不具备示范建设的作用,为避免对我州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尤其是省级示范点工程建设的进度造成影响,经向省、州请示,该安置点已取消作为20xx年省级示范点进行打造。目前,已落实土地4000余亩,省移民局已下达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审查意见,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养殖场和医院等附属物拆迁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查,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招商引资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及确定施工方。
2、大力推动州级示范点项目建设。我州两个州级示范点是:兴仁县城南街道办杨泗屯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和义龙鲁屯镇七一村马鞍山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兴仁县城南街道办杨泗屯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搬迁安置1000户4000人,批复总投资3.2亿元,原为州级示范点,因兴义市东峰林布依山寨旅游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省级示范点调整,该点已升格为省级示范点进行打造。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并下达了批复文件。自今年1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到位资金2700万元,600套住房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其余住房正开展基础施工。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全部房屋主体工程。
义龙试验区鲁屯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搬迁安置700户3000人。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现已完成征地750亩,完成场平300余亩,测量房屋40余栋,完成安置点约2公里路网建设。
3、积极指导小城镇示范建设。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安置点。搬迁安置168户831人,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较少少数民族安置点。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该安置点共建设住房11栋168套,均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4、切实抓好“十三五”扶贫生态移民规划编制工作。为确保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一系列建设内容及时纳入到各行业、各部门“十三五”规划盘子,最终实现项目资金资源整合的目的,我局超前谋划,2月初与州发改委联文下达了《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4月底组织开展了全州扶贫生态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业务培训,5月份州县两级移民部门参加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业务培训。截止6月底,各县(市、试验区)已初步完成规划文本初稿,但因深度不够,仍需加强对乡镇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协调对接力度。目前,局长王尧忠同志正亲自带队赴各县(市、试验区)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十三五”规划专项培训。
根据省移民局、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4月3日下达《关于20xx年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预安排计划的通知》、《贵州省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等文件,20xx年省下达我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共25个,搬迁任务为5461户23504人。按中央和省补助资金1。3万元/人计算(其中:中央住房补助资金0。6万元/人,省财政住房补助资金0。6万元/人,省财政基础设施补助资金0。1万元/人),可争取中央和省资金共计3亿元以上。
(二)后期扶持工作方面
1、全面抓好整村推进工作。
一是全州41个500人以上的移民小康示范村,**年度省下达94个项目已完工41个,正在实施37个,下
水库外包合同协议书汇总 水库承包合同协议书样本(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