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建模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想 数学建模的认识体会和感受(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4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数学建模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探索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如:“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把要求提具体,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看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可以怎样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然后再验证,看每一种摆法是不是都符合结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枚举法。由枚举出的各种摆法,引导学生理解“总有一个”和“至少”的含义,同时也通过观察每一种摆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4,0,0)、(3,1,0)、(2,2,0)这三种摆法都很满足结论,而(2,1,1)是刚好满足……3.注重引导提升。

分析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这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题数学建模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一、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五、活动进度

第一周

1、按群计数

2、序数的运用

3、6的分解组合(一)

第二周

1、6的分解组合(二)

2、6的加减(一)

3、6的加减(二)

第三周

1、互换关系

2、复习几何图形

3、类包含关系

第四周

1、7的分解组合(一)

2、7的分解组合(二)

3、7的加减法(一)

第五周

1、7的加减法(二)

2、互补关系

3、活用基数和序数

第六周

1、时间的变换

2、学会看时间(一)

3、学会看时间(二)

第七周

1、学会看时间(三)

2、计算时间(一)

3、计算时间(二)

第八周

1、8的分解组合(一)

2、8的分解组合(二)

3、8的加减法(一)

第九周

1、8的加减法(二)

2、竖式加法(一)

3、竖式加法(二)

第十周

1、竖式减法(一)

2、竖式减法(二)

3、9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一周

1、9的分解组合(二)

2、9的加减法(一)

3、9的加减法运算(二)

第十二周

1、等量转换

2、认识"" 和""

3、比较大小

第十三周

1、比较的可逆性和相对性

2、比较的传递性

3、10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四周

1、10的分解组合(二)

2、10的加减法(一)

3、10的加减法(二)

第十五周

1、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

3、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十六周

1、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3、看图编应用题

第十七周

1、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2、哪是它们的家

3、巩固复习

主题数学建模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我任教的是二(1)班,这个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外地学生占33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1、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通过复习、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

数学建模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想 数学建模的认识体会和感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