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欣赏
引导语: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在表现手法上,把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陋室铭》欣赏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有革新时弊的政治主张。曾官监察御史。早年与柳宗元一起参加王丕、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活动,为中坚人物。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谪在外作地方官,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不得意的仕途生涯,使刘禹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认识,因此在诗文中对朝政多有讽刺,以致为权贵所不容。但他意志坚强,蔑视权贵,晚年仍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大诗人,许多诗歌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古文运动的胜利,也有他的一分功劳。相比较而言,他的散文一般人知道的少一些,但并不能说他的散文成就不高。这里要介绍的一篇短文《陋室铭》,就是一篇人人称道的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篇短文的宗旨是要通过对陋室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志行的。为了说明漏室的可爱,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点头称是的标准:山不论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就会远近闻名;水不论深浅,只要蛟龙潜藏其间就成为灵异之水。这样,笔落根生,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想紧紧抓住。根据这个标准,作者随即点出了自己要肯定的事物,点明文章的主旨:只要我有高尚的道德,这简陋的住室也会获得芳名。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其中还含有美丽的比喻。作者把仙山、龙泉与陋室并论,这本身就是对陋室的崇高赞美,而且体现了作者志向高洁,不同凡响。
给陋室如此崇高的评价,名副其实吗?这是读完第一段后每个人必然要发的疑问。下面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几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里作者首先描写了住所的环境:绿色的青苔长满了台阶,青青的杂草生在门庭。作者没有多耗笔墨,只选取了两个典型事物,就把室的陋相刻画了出来,既简练,又非常形这样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篇短文的宗旨是要通过对陋室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志行的。为了说明漏室的可爱,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点头称是的标准:山不论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就会远近闻名;水不论深浅,只要蛟龙潜藏其间就成为灵异之水。这样,笔落根生,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想紧紧抓住。根据这个标准,作者随即点出了自己要肯定的事物,点明文章的主旨:只要我有高尚的道德,这简陋的住室也会获得
《陋室铭》欣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