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 景点门票合作协议(七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景点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家界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天子山因明初土家族领袖、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自号“向王天子”而得名.
天子山景区,亦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总面积5400余公顷。原名青岩山。明初,土家族首领向大坤在此揭竿聚义,自号向王天子,部分景点命名与此传说有关。1983年7月15日,桑植县人民政府发文更名为天子山。
该景区交通畅达。自天子山上贺龙公园始,有公路经天子山镇、中湖乡、永定区教字垭镇直达张家界市城区,全程58公里;沿此条经张家界市区可达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程分别为114.8公里、89公里。山顶公路与杨家寨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小景区相通,全程20公里。从天子山农场往左经丁香溶有简易公路可去老屋场小景区。旅游旺季,有班车从贺龙公园开往桑植县城。此外,建有步行游道16代公里。
境内中部高,四周低,海拔800米以上为发育不成熟的石灰岩层,800米以下属厚度很大的石英砂岩层。最高峰天子峰,面北而峙,海拔1260米。立峰凭眺,见台地错列,石峰嶙峋,云雾缭绕,峰、峡、瀑、林遍布千山万壑。山顶、山腰台地突兀凌空,多达60余处,交错伸延,是天然观景台。现已开发石家檐、茶盘塌、老屋场、鸳鸯溪等4个小景区。尚有凤栖山、黄龙泉小景区待开发。
"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凡到过天子山的人,对这些评价都是赞同的。天子山景观奇特,惊险万端。峰高、峰大、峰多,是它的一大特色。峰林之王的代表――御笔峰,它的雄姿,已在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展现.
在茶盘塔的西南侧,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峰,这就是“天子峰”。天子峰,看上去活象一位伟人,他坐在那里,身披铁甲,右手握箭,浓眉隆起,两眼怒视前方,似正要指挥千军万马出征,大战一场。这个形象就是人们传说的向王天子,所以取名叫“天子峰”。
天子山美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晨、昏、午、夜四时各异。霞光中的天子山,似一幅金碧辉煌、色彩亮丽的油画;月光下,错落有致的迷朦山峰,构成一幅水墨山水。春天山花灿烂,依红偎翠;冬日冰雪皑皑,银装素裹。乍晴乍雨或晨错交接之时,天子山云烟缭绕,或铺天盖地,或袅袅婷婷,静如薄纱笼罩,动则运天雪涌。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处,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美誉。天子山海拔最高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狮兰峪)。景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期240天,年冰冻期60到80天左右。从天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除山顶上海拔几百米以上有一层石灰岩和极少量的龟纹石以外,大部分景区景点都是石英石构成,属砂岩峰林地貌,基本上与索溪峪,张家界相同,是三亿八千万年前由一片_大海逐步沉下来的沉积岩(水成岩),后来,又由于复杂而漫长的成岩过程,才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总厚度达五六百米的石英砂岩,形成了各种造型奇异的景观。
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区东北部,桑植县东南边缘,与风景明珠张家界森林公园,十里画廊索溪峪,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风景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9000余公顷,近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昆仑峰海拔1262.5米,最低点泗南峪,海拔534米。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期240天,年冰冻期60至80天左右。
素有峰林之王美称的天子山,她的神奇,在于烟云缭绕的奇石危峰,如柱、如塔、如笋,低者数十米,高者数百米,雕镂百态。有屈子行吟,有姐妹私语,有夫妻情深,有众仙聚会、群娥起舞,有天兵出征等天然群像。天子山的得名,源于土家族起义首领向大坤。他曾引兵三万,自称向王天子,誓与朝廷抗衡。后激战数日,失败被围,大喝三声,从袁家界右侧神堂湾岩嘴上连人带马跳下,化成了天子坐朝等奇峰异石。至今神堂湾神秘莫测,纵深部位环列绝壁千仞,临崖,俯瞰,但觉阴气逼人,深不可知,从古到今,人迹罕至,无人揭示过她的秘密,只好寄想象于神话传说之中,给天子山拂上了一层神秘光彩。
由于山地势高,东南西三面都可观景,透视线长,画面宽阔,景观层次多。站在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游黄石寨,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平视;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画中”仰视高耸于溪两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则可俯视大千世界,您会生出“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观: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伟壮观、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会让大家大饱眼福而流边忘返。
在天子山,人们可以看到开国员勋——贺龙元帅的铜像。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就出生在天子山西边桑植县洪家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两把菜刀砍盐局首义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元帅家乡流传着无数关于他的故事与传说。天子山一带曾经是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将军打过游击的地方。一回,贺龙在锣鼓塌被民团包围了,当地老百姓急中生智,把贺龙卷在斗垫里,躲过了杀身之祸。这个故事至今还在这一带流传。贺龙铜像高6.5米,重9.3吨,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尊单人铜像。你看他身着军大衣,那根曾伴他叱咤风云的大烟斗捍在手中,那匹曾仰天长啸的大白马依偎在膝旁,天风吹衣,目光如炬,整个造型、色彩气韵,就连军大衣上的皱褶都和砂岩大峰林浑然一体,与这里的三千奇峰一道顶天立地,栉雨沐风。还有天子阁、西海石林、石船出海、御笔峰、仙女献花等景点。
天子山的风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始风光自然美”。她的景观、景点都天造地设,全无人工雕琢痕迹。这里不但有奇山秀水,还有淳朴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正等待着各位游客光临。景区内峰林耸立,云雾飘渺,阴晴朝暮,变化万千。因而赢得了“不是黄山,胜似黄山”,“谁人识得天子山,归来不看天下山”等赞语。
如何写景点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二
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沿著名的“关沟”直下约5公里的中间地带,就是明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区西北的屏障。
如果说八达岭是西北进入北京的第一道门户的话,这里就是第二道门户。居庸关两侧高山耸立,翠峰重迭,峭壁陡不可攀。中间一径相通,地势十分险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
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为“军都关”,由辽以后经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称谓“居庸关”。秦时,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的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就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关城两侧的长城城墙,紧接关城向两翼山上延伸,其形如大鹏展翅。城墙随山势地形而筑,在山巅平缓处的垛口为“凹”字形,墙筑在陡峭山坡,垛口为台阶式,呈锯齿状。关城设南北二门,街长二里余,南门筑有瓮城。垛口、射洞齐备,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居庸关城的中心,为一过街塔基座,用汉白玉砌成。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台上原矗立三座石制-塔,俗称“过街塔”。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在台上重建寺院,名泰安寺。寺又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年)被焚毁。现存塔基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正中间南北各开一券门,券洞为八边折角式拱券,这是我国仅存的宋、元以前城关门洞的建筑形式。券面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卷叶花等。券洞内左右两壁,刻有属于-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如四大天王像,以大鹏、鲸鱼等六种形象组成的法相饰“六〓具”等。四大天王之间,布满了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佛经,以及用汉文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券洞顶部雕刻有10尊坐佛和若干小佛像,还雕刻有各种花草图案。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的中心有一个“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_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附近,还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增添了这座雄关的风采。1992年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
居庸关长城(4张)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六雄伟的关城和连锦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雨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 345年),原是建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建筑特点
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
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 居庸关长城
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
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景点
券城与南北关
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31.8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陈列着明代古灯,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资料图片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1.7米,炮口口径15厘米;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径7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径为14厘米和8厘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时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献十支新式
景点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 景点门票合作协议(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