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大学生心得体会范本 大学生创新实践课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创新实践大学生心得体会范本一
平房区作为哈南工业新城的核心区,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密切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诉求。为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彻底破解封闭式区域党建旧格局,平房区委提出了“一核多元、区域联动”的区域化党建新目标。20xx年7月,全区首家试点新疆街道新谊社区综合党委正式成立,迈出了哈南“一核多元、区域联动”区域化党建探索的第一步。
一是组织管理条块分割,凝聚力量少。受现行社区治理模式的制约,社区党组织对自身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出现了模糊认识,行政化趋向日益明显,特别是面对处理协调党组织领导与居委会自治、团结驻区单位参与共建、引导凝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时,缺少有效的协作机制,致使工作中时常出现诸多阻力和困难,党组织功能和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到位,甚至出现软弱涣散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互不隶属的单位管理组织模式极易造成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组织活动各自为战,党员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造成资源低配和封闭循环。
二是党员结构复杂多元,管理难度大。社区自管党员主要由社区居委会党员、退休老党员、待业高校毕业生及部队退伍党员构成。近年来,随着哈飞、东轻等驻区国有大型企业转型转产,致使相当多的企业离职党员转入社区。哈南工业新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大量非公企业落户投产,却未及时建立党组织,造成外来务工党员成为“隐身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此外,征地拆迁后回迁城市居住的农村党员也处于村、社区党组织管理的盲点。党员队伍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流动无序等特点日益明显,居住或组织关系落在社区的党员群体职业身份、隶属关系、利益需求不尽相同,虽然他们中大多拥有为社区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但缺少一个有效的机制将分散力量进行有效管理和聚合。
三是协调机制不畅缺失,服务功能弱。20xx年初,经组织、民政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社区党建大调研了解,社区党员群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民生服务不到位和社区开展活动单一两大方面。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区属、市直部门因以条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缺少有效的协作机制,造成工作效能普遍不高。社区组织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局面时,尚不能有效发挥自身功能,有效统筹各类资源,造成服务群众工作缺位。因此,社区居民易于对政府服务民生工作产生积怨,对居住社区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造成社区建设难以形成合力。
二、经过与做法
为破解区域化党建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平房区委以新疆街道为试点建立了“一核多元、区域联动”的街道(社区)综合党委,探索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驻区共建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在坚持原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打破了原有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封闭式社区党建模式。在横向上创建了以街道(社区)综合党委为组织核心,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设置新模式,在纵向上理顺了原有街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群温馨小组—党员家庭“五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全覆盖。目前,依托综合党委全区已新建非公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44个,村改居党组织3个,吸纳驻区共建单位37家。平房区委已连续两年把建设综合党委工作列入全区基层党建项目任务书,并按任务分解定期督办,推进落实。
二是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按照区委要求,全区7个街道全面借鉴研究综合党委的实践经验,激活基层党组织 “神经末梢”,重新划分了网格党组织202个,组织带领100余支网格党群温馨小组,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推动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服务的全覆盖。目前,25社区已通过组织开展“哈南先锋、红色义工”“志愿服务我先行”“周六志愿服务日”“创建文明楼道”等志愿活动163次,3500余名在职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20xx余件,促进党员8小时以外志愿服务常态化。还通过网格筛查,对全区7644名党员身份进行了再普查再登记,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深化共驻共建机制。社区综合党委在继承发扬“区厂联动、和谐共建”好做法、好经验基础上,深化了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在综合党委的示范作用下,全区各街工委完善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化党建协商合作机制,已组织跨区联合、政区合一、区厂联动、街社校企、城乡互动等活动34次,共同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300余件次。通过共驻共建活动,也锤炼了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好作风,各共建单位已经把社区作为培养锻炼党员的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活动密切了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长了基层一线服务的本领。
三、成效与反响
自启动 “一核多元”社区综合党委建设以来,全区各领域党组织和社会力量找到了深度合作的“红色动力引擎”和“绿色惠民通道”,相互配合、扎实有效、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较好反响。
一是组织基础更牢固。全区首家试点的新疆街道新谊社区综合党委有9名委员,分别来自社区、企业、学校和政府机关等,便于民主议事、统筹协调、责任分担。综合党委管理15个基层党组织,党员380名,成立了群团组织,为开展党的活动筑牢了组织基础。今年,全区又新成立了8个以非公经济组织为主体的综合党委,充分利用了非公经济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组织平台和工作渠道,实现了社会群众对党的思想、政策、精神和文化的理解,为企业创造市场商机,从而赢得了广大企业和居民对综合党委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是服务内容更实在。社区综合党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在社区“亮身份、比觉悟、践承诺”活动中,党员志愿者开办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站、“四点半小课堂”,在职党员设立了民生大厅党员示范窗口、士官楼腾迁党员先锋岗,极大激发了在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为民服务的热情。以公益
创新实践大学生心得体会范本 大学生创新实践课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