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一
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称“西塔”。这是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
承天寺,寺门朝东开启,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
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
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时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后来,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现在看到的承天寺塔,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xx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难忘的,我们今天的旅途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希望下一次能与你们在这美丽的宁夏相聚。
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二
灵光寺坐落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腰海拔约500米处,寺内面阔三间、进深七间,面积6000多平方米。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潮州开元寺并称广东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圆寂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人们开始建寺,原名圣寿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御史梅鼎来此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梅州灵光寺为什么要改名灵光寺呢?这里有一段传说。相传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粤东监察御史梅鼎出巡视察,忽遇狂风暴雨。就在这危急之时,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来到梅州阴那山圣寿寺进香,发现一尊佛像与救命恩人一模一样。梅御史拨出白银千两,扩建修寺。梅御史念开山祖潘了拳威灵光大,便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与全国各地的寺庙相比,灵光寺有三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被称为“三绝”或“三怪”。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参观灵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曾宪梓先生捐建的山门,碉龙画风,极其华丽。因因为寺院大多数居于山林之中,故又称山门殿,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再往前走几十个阶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一枯一荣,这就是灵光寺三绝中的一绝——生死树,当地人也叫它“爱情树、夫妻树、神树”,也被誉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生者高约30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约27米,虽无半片叶子,但却铁骨铮铮,直指长空,枯而不朽。这两棵柏树是潘了拳在建圣寿寺之前栽种的,至今已经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经死了300多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
来到灵光寺门口大家可以看到门匾上的“灵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写的,下面嵌有一副对联“阴那开山第一祖,灵光古刹不二门”。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琢磨琢磨!进入寺门,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挂着的是清康熙嘉应州举人陈鹗荐所题的匾“顶外无山”,还有佛檐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弥勒佛,据佛教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过,他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才能降临人世,所以,弥勒佛是我们人间崇拜的“未来佛”。而且当他出世的时候便会佛光普照、五谷丰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临。在我国,弥勒佛的形象来源于一个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梁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长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别大。平时他疯疯癫癫,常常背一个布袋,面带笑容的四处化缘,又常常示人凶吉,还十分灵验,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临终时,他说了一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佛,大耳垂肩,横额方面,一副细眉善目的笑模样。正因为他整天欢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见就会觉得“皆大欢喜”,所以我们中国在建寺庙的时候,都喜欢吧弥勒佛像放到前面。
弥勒佛两边的是四大天王像。据佛教说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护国安民、扬善除恶。大家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蛇,分别象征风调雨顺,代表了人们想要国泰民安的心愿。
来到后面的屏风,我们看到的是佛教护法天神韦驮。据佛教传说,韦驮以善走如著称,佛祖圆寂后,有邪魔把佛祖的遗骨偷走了,是韦驮奋力追回,所以,他被认为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这尊韦驮头像威风凛凛,手持降魔金刚杵。其实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者僧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是双手合掌捧杵,则表示寺庙欢迎挂单和尚,可以让他们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这尊一样握杵拄地,则表示这个寺庙是不欢迎挂单和尚的。
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举行仪式的主要场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为他像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所以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释迦牟尼。现在我们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间那位就是释迦牟尼,他坐在莲台上,显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圣洁;头部后面的是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左边这位手托小塔的佛祖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灾消炎药佛师”;右边这位手托莲台的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叫做“阿弥陀佛”。在大雄宝殿里,供奉着横三世佛,在横三世佛面前还供奉一尊身穿黄袍的道人,他就是灵光寺的开山祖师爷潘了拳,法号叫惭愧祖师。说起这位开山祖师,还有一段故事。潘了拳是福建沙县人,出生时便握拳不张,故潘父给他取名潘拳。
三个月后,来了一位高僧,见到小潘拳便十分喜爱,在他的左手上写了个了字,神奇的是,写完后小潘拳的手就张开了,为了感谢这位高僧,就把儿子的名字改为潘了拳。高僧在临行前对潘父说:“一定要好生照料此儿,长大后必成佛祖”,说完就不见了。果真如他所言,潘了拳十多岁的时候便云游四方,一天来到大埔莲花山脉遥望阴那山主峰,形似五指拿云,觉得这个地方跟自己很有缘分,于是决定不再云游,在此开山建茅。潘了拳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他想用更多的时间为百姓祈福消灾,不过七七四十九岁就圆寂了,心生内疚,自号惭愧,于是后人尊称他为惭愧祖师。
大雄宝殿里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是什么原因呢?传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菠萝顶仅有两处,另一个是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这个菠萝顶妙就妙在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这就是我们灵光寺的“二绝”。
那么第三绝是什么呢?大家请看,在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请大家好好想想,相信你们会想出很好的理由来。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十八罗汉堂。我国在晚唐和五代时期,多以十六罗汉为主,北宋后才开始盛行十八罗汉。那么多出来的这两位是哪两位罗汉呢?一般民俗的说法是降龙和伏虎罗汉,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佛祖圆寂时特意嘱咐让他们不入涅槃,永驻人间,弘扬佛法。
与十八罗汉堂相对应的就是二十四诸天堂,他们是掌管日月星辰、水火、风雨雷电等的天神,他们的法器和兵器都是神通广大的象征。据有关部门考证,我国的诸天神像在宋代以后才有,而且他们的形象是摹仿我国封建王朝百官的。灵光寺除了所介绍的这些殿宇外,还有金刚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此外灵光寺还有不少的传说,例如:五色雀、片生熟鱼、无笃石螺等,其中无笃是客家话,意思是没有尾巴,这些传说都给灵光寺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在此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还可以亲眼目睹灵光寺三绝。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一定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更加吸引游人前来参拜、游览!
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
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锦州中旅的导游员,我叫,非常高兴认识大家。那么这次为期一天的旅游就有我陪您度过,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更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一天的旅行中当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们途中大概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途经凌海市、石山镇、北宁市闾阳镇最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青岩寺。青岩寺所地,北宁市长兴店镇,文化进步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这里是东北葡萄生产第一镇。农民的水果储藏业也十分发达。青岩寺已敞开胸怀,真诚地欢迎天下朋友来这里沐浴吉祥和幸福。
据记载:青岩寺始于北魏。历代多有开发重建,尤其在明万历年间重修为盛。现经当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复、建设,使古寺更兴,青岩更丽。如今,青岩寺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区。同时,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动点。
整个青岩寺分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个院。整个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为主,因其型呈歪脖之态,故俗称“歪脖老母”。据说观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歪脖之态,举世罕见,为游人称道、敬仰。又因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善良的人们赋予其许多优美的传说,而且,这些传说都与周围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溶为一体。
首选映入眼帘的是青岩寺的山门,山门是由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形象是糅合中国古代牌坊与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青岩寺”三个字,经过一段路我们可以看见山门的旧址,也是由赵朴初老先生题词的。
在石路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两树的苍枝绿叶在空中错错相交。远远望去,好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搂腰搭肩共述衷肠。因此,人们称之为“松人恋”。相传,在很早年间,山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情投意合,彼此都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对恋人面对青山、绿水、订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好事多磨早就对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财主趁虚而入。他又是用势力威胁,又是用财富引入引诱,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诱下,小青的父亲竟答应把小青嫁给老财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来。趁着月色,逃出家门,悄悄地找到小松,两人抱头痛哭,觉得无路走。他们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双双对天长叹,然后把一横,手挽手向万丈深渊跳去。跳下后,他们觉得身边呼呼的风响,而身子却腾空而起,不但没有坠落,反面随风飘向上院的石洞中。睁眼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端着一碗水站在他们的面前,笑吟吟地说:“年轻人,风浪已过,回家成亲去吧!切记,万事不可轻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 这对年轻人大吃一惊,知道遇见了活菩萨,连忙回家,各自把这一奇遇对家人讲了。而家人告诉他们昨夜里那个欲强娶小青为妾的老财主已坠崖而死。为纪念这个奇遇,小青和小松结婚的当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种了一对青松。人们都把这对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恋情的象征,尽力地保护它们的生存。
过了恋人松我们就到了青岩寺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宝殿和韦驮殿。大雄宝殿内供奉了三尊菩萨,中间一尊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左边是地藏五菩萨,保寿保平安的,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对面就是护法韦驮殿和四大天王,它们是保护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阶,整个青岩寺共有1088个石阶。继续向前走就是药师殿,药师殿中供奉三尊菩萨,中间的是药师傅,左边是日光菩萨,右边是月光菩萨,他们三尊合称“东方三圣”。他们的意思 是日月东升,它们放射地光芒照射着众生,使人们得到快乐和健康。过了药师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进香殿,里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下身。进香殿也是为了一些老弱病残的人修建的,他们上不了上院老母洞中,就在这里为老母进香,而老母洞正与进香殿垂直相望,我们上香时仿佛老母正在望着我们一样。
过了进香殿,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关口,由小篆体书写的三个字“抱曲关”。过了抱曲关,就是九道弯,又称九曲云阶。
九道弯穿云破雾,悬架山崖,时而顺峰盘旋而上,时而沿坡迂回通幽,真是九曲婉转,妙趣横生。
九道弯是通往上院的必经之路,其山势复杂,路线难选。据说,为打通来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请遍能工巧匠,沿峰岭查看,都没能设计出最理想的路线。正当众人面对险峰峻岭为难时,忽然有一红衣少女盈盈走来,面对众人微微一笑,转身向上院走去。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彩带。只见这条彩带时而穿峰越岭,时而通幽饶谷,飘飘洒洒直通上院。
面对这条奇异的彩带,众工匠眼睛一亮:啊!这正是神仙所赐的绝妙通道线路。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沿着彩带飘过的路线设计,修建了这条著名的“九曲云阶”。过了九道弯就到了我们费了千辛万苦要拜见的歪脖老母,供奉老母的山洞,称为老母洞。因老母洞背靠青岩,所以得名“青岩寺”。
青岩寺的最高峰就是文殊院,里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为孩子、为家人、为朋友求学的不妨去拜拜。
青岩寺寺院的景观到此结束了,但它的自然风光依然让我们回味无穷,在后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开的山花,景色饴人。在我们拜过老母有闲暇时间的时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闾山的情趣。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锦州市区,为期一天的旅行到这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欢迎您到我们中旅来做客,我们将以更完善的条件为您服务。再见!
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四
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相传始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1993年,灵隐景区新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它借飞来峰山林之势,把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经典造像(如: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微缩于此,值得一看。
特别关照:到灵隐旅游,一定要到飞来峰最大的石刻--大肚弥勒佛前照个像,取景费1元。
餐饮:游灵隐,看飞来峰,可别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领略佛教文化之后,你可以到合涧桥畔的天外天菜馆重食人间烟火。涧水在楼前潺潺流过,古刹钟声隐约可闻,在此品尝美味佳肴,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如何写寺院消防演练简报范文通用(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