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 扭转实验心得体会(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12、画出指定a、b点的应力状态图。a点b点σx σx τ τ
13、db db测取弯曲正应力测取扭转剪应力
14、压杆稳定实验和压缩实验有什么不同答:不同点有:
1、目的不同:压杆稳定实验测临界力,压缩实验测破坏过程中的机械性能。
2、试件尺寸不同:压杆试件为大柔度杆,压缩试件为短粗件。
3、约束不同:压杆试件约束可变,压缩试件两端有摩擦力。
4、实验现象不同:压杆稳定实验试件出现侧向弯曲,压缩实验没有。
5、承载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试件,压缩实验测得的承载力远大于压杆稳实实验测得的。
6、实验后试件的结果不同:压杆稳定试件受力在弹性段,卸载后试件可以反复使用,而压缩件已经破坏掉了,不能重复使用。
描写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12、画出指定a、b点的应力状态图。a点b点σx σx τ τ
13、db db测取弯曲正应力测取扭转剪应力
14、压杆稳定实验和压缩实验有什么不同答:不同点有:
1、目的不同:压杆稳定实验测临界力,压缩实验测破坏过程中的机械性能。
2、试件尺寸不同:压杆试件为大柔度杆,压缩试件为短粗件。
3、约束不同:压杆试件约束可变,压缩试件两端有摩擦力。
4、实验现象不同:压杆稳定实验试件出现侧向弯曲,压缩实验没有。
5、承载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试件,压缩实验测得的承载力远大于压杆稳实实验测得的。
6、实验后试件的结果不同:压杆稳定试件受力在弹性段,卸载后试件可以反复使用,而压缩件已经破坏掉了,不能重复使用。
描写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实验一、首饰加工设备及工具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3、了解首饰加工材料。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对首饰加工工具、设备的观察,初步了解首饰加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2、初步了解首饰制作及生产环境。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1)工作台 2)吊机(包括各种工具头、砂纸等)
3)抛光机(抛光布轮、抛光蜡) 4)超声波清洗机
5)压延机 6)批花机
7)滚桶抛光机8)喷砂机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1)焊枪(包括焊枪、风球、油壶、连接胶管) 2)焊台(耐火砖)
3)锤子:铁锤、胶锤4)砧铁
5)台钳6)戒指铁(戒指棒)
7)钳子:尖嘴钳、水口钳等8)锉刀
9)錾子 10)木夹
11)手柄 12)锯弓(包括线锯)
13)镊子、八字夹 14)铁剪
15)钢尺
3、观察首饰加工材料
1)砂纸2)抛光蜡
3)亚金4)铜板
5)焊料6)硼砂:助熔剂
7)稀酸:清洗氧化物、焊剂、油膏。(1:10)8)丙酮:清洗油渍和脏污
9)浮石粉:洗刷工件残留物 10)苏打:清洗残酸
实验二、首饰制作的锯功和锉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 准备铜片
1)将大铜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铜片2块,在砧铁上用打锤将铜片轻轻打平,并用平锉将铜片四边锉平。
2)用两头索上的钢针在两块铜片上(一块作阳模,一块作阴模)各画出边长为20毫米的正方形一个。
3)用吊机在阳模,阴模的相应开锯点钻孔。注意阴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内侧,阳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外侧。
2 安装锯条
4)根据锯条的长度调整锯弓的长度,并旋紧固定螺丝。
5)把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锯弓的顶部并旋紧,保证锯齿向外,并向锯柄一端倾斜。将锯弓的头部顶在锉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挤压锯弓,同时将锯条的令一端固定在锯弓上。安装好的锯条紧实并有弹性。
3 锯切
5)沿阳模线的外侧和阴模线的内侧进行锯切。
6)金属片平置于锉板上。用左手拇指在金属片上开锯位置抵住锯条。第一锯,锯子倾斜,有利于顺利开锯。
7)锯子垂直,沿线条平滑锯割。锯切到直角顶端,继续上下拉动锯条,但不向前行进,同时慢慢转动锯条。锯条转正,沿另一条划线锯切。
4 锉修
8)锯好阳模和阴模后,先锉阴模直至尺寸到位;再锉阳模,在锉修过程中反复与阴模比较,直至与阴模紧密吻合,没有明显得缝隙。
实验三、金属的冷作及退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练习焊枪的使用。
3、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二、实验要求: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金属的冷作硬化
1)取80×20毫米铜片一块,放在焊接板上,用焊枪加热至彻底变黑。
2)用镊子夹起铜片放入冷水中,观察黑色氧化物慢慢脱落。
3)用镊子从水中夹起铜片放入稀酸中浸泡几分钟,再用镊子夹起铜片在清水中漂洗。
4)用手指弯曲铜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5)把铜片放在砧铁上,用圆头锤敲打整张金属片。
6)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硬。
2、金属的退火处理
1)硼砂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稀释。
2)用毛刷蘸取硼砂液,均匀涂抹于上述铜片的两面。
3)把铜片放在焊接板上,用柔和的蓝色大火从一端开始加热,直到颜色变红后上移火焰,使整片金属完成退火。
4)冷却到看不见红色,浸入水中,然后用稀酸浸泡几分钟,去除硼砂。
5)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软。
实验四、首饰制作的焊接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二、实验要求: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三 、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检查油壶中的油是否合适(控制在油壶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油管的接头是否严密,轻踩皮老虎是否漏气。
2、量好长度,30mm长2段,20mm长2段,用锯将铜丝逐段锯下。
3、将铜丝的锯口逐个锉成45°斜面,保证锯口两端面接触紧密,没有缝隙。
4、将锉修完的铜丝锯口对好,在焊瓦上用八字夹夹紧,用散火吹热,在锯口处点上少许硼砂水,再集中火烧至红热,点上焊料,任其自然融化,渗入并填满锯口。
5、将焊口处的突出物锉修光滑,保证与未焊位置粗细相等,过渡圆滑。
6、退火
7、用打锤轻轻击打矩形框的两个侧面,使侧面尽量平整。
8、用稀酸进行酸洗。
9、用锉刀和砂纸锉修、打磨焊接点及不光滑处,直至平滑光亮。
实验五、光身戒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3、制作一个光身戒。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用指圈(戒指铁)量取所需指环尺寸。
2)按照量取的长度、合适的宽度在铜板上放样。用剪钳剪下,锤打并锉修,使其表面光滑。
3)退火处理金属条。
4)用半圆-平头钳夹住金属条一端,用力向钳子半圆一侧弯曲成u形。将金属条另一端也弯成u形,并使两端相对。使金属条两端对齐,用力使其重叠,然后拉回原位,使两端紧密贴合
5)硼砂用水调成糊状,涂在接缝的内侧和外侧。用镊子夹一小片焊料,蘸取硼砂,放在焊板上。将指环侧放在焊板上,焊接处面对自己,焊接口正中放在焊料上。
6)用焊枪缓慢加热整个指环,焊剂开始熔化起泡,然后加大火力,使金属变成深红色,焊料沿缝隙流动,成亮白色线状。
7)焊好的戒指趁热放入稀酸中炸洗,保持三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8)指环套在戒指铁上,用胶锤敲打成圆形。
9)先用锉刀锉修戒指两端面和内外圈,然后用1200#砂纸反复打磨,直至戒指内外表面光滑无痕。
10)根据个人喜好,用锉花,焊花,钻孔和锯纹等方法对戒指增加花色。
11)抛光。
(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12)清洗。
(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描写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
弯曲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 扭转实验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