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解体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国关系心得体会(八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大国解体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就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
如今,“中国高铁”这个名词已经开始让世界耳熟能详。继李总理在泰国为我国高铁作出推广、伦敦市长对我国高铁作出高度评价以后,阿根廷的采购计划也得以顺利签订。从2006年8月30日第一组200km/h级别的crh1a列车在青岛出厂到2010年5月27日长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的“首辆车”(注:不是“首列车”)crh380a下线,新一代高速列车超过京津、武广上运营的高速列车,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纪录,持续运营时速达350km,最高商业运营速度达380km/h,为世界之最。其中,最高运营时速于2010年12月3日的先导试验中达486.1km。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了中国高铁在世界轨道交通行业“后来居上”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智慧和汗水。时下,中国高铁正渐渐进入行业“深水区”,其科技创新的先导性也将日益显现出来。
关于大国解体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好像一种自然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包容着它崛起并且最终铸就辉煌的种种偶然与必然。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分析英国的崛起之初始,当分别从科学、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着眼。这也是现代花前进的三轮。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会崇尚科学的,他们的思想时麻木不仁的。而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进取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本事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常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英国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当。
1、女皇能抓住机会。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理解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2、女皇的狠。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
3、女皇的开明。在对待艺术上,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主角。伊丽莎白女王呢,当然明白这一点,她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明白按照本分自己应当拥有什么,不应当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可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4女皇的聪明。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后的几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强人意,甚至差点将英国置之死地。1约翰王又被称为“失地王”。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这样呢,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2查理一世继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那些由他个人主导的,英国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这样一来,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对立也就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战争,而这个呢,就是近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叫“英国内战”。3詹姆士二世没有觉悟,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詹姆士逃跑。没有发生战争。
这几位国王真有些任性所为,都自以为是,想要超越女皇,却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经,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经给你铺了路,这条路必然有它独到之处,你却偏偏要把它继续往另外的方向铺,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关于大国解体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最近看央视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讲的是最近五百年间九个可以称为世界性大国是如何发展和壮大的,九个大国依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俄国、美国。片中每讲述一个国家都要谈一谈当时中国的情况。比如葡萄牙人开辟新航线的时候,中国正是明朝统治,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人在海洋上的身影就消失了;荷兰人发展的时候,中国正是清朝康熙年间,荷兰人为了和清朝人通商,同意向中国的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中国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却不知道,荷兰人的贸易几乎已经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闭关自守,中国的不重视工商业,不重视科学文化,禁锢人的思想等等弊端,与当时这些世界性强国形成的巨大的反差,我们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文化而惋惜不已。
我想本片策划是想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敲响警钟,或者让处在迷茫中的中国找到一条发展之路。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去开辟新航线或者去殖民一个国家,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现在的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也都在发展,谁将在以后的岁月走在前列,谁将傲视全球,这与五百年前大国的崛起不是一样的吗?
以前我们闭关自守,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不接受外来文化。这个由于通讯科技的局限性,我们不知道别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今天这些都不是问题,电话,电视、网络已经把世界变得很小,美国发生的事情,中国马上就知道了。问题是:知道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是否能及时的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从教已有十多年,也连续当了七年班主任,其它的行业不是太了解,只来谈谈我对教育的看法。最近看了一篇杂志《解密美国教育》,作者都是定居美国的中国人,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受美国的教育,这些优秀的中国人感触特别深刻,看着美国教育的一点一滴,他们觉得应该把它记录下来,也许对中国的教育有所帮助。事实上看着作者写的一些美国教育的现状,也确实让我这个从教十几年的教师感到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种无奈感,甚至担心我们的国家会再
大国解体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国关系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