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援藏心得体会及感悟 援藏体会感悟 感恩 感谢(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福建援藏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好了,接下来小小首先要带大家去参观什么呢?我们平常说的土不拉几,土的掉渣,土包子等等带土的东西,都是对一种平凡的,朴实得不起眼的东西的一种描述,那么今天我们要去看的,就是这个“土”,土什么?先卖个官子。它来自中原、来自黄土高坡,是高度清纯的汉民族文化的产物。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民居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民居,它,就是土楼。
研究古文化的学者们提出过一种说法,黄帝的帝字,可能是土地的地字,黄帝就是黄色的土地,也就是中国人常爱谈的那个“皇天后土”的后土,意思是地母。此看来,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宗,乃是黄土地的化身。是的,中国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身上沾濡的也是黄土。吃的是黄米,黄豆,住的是黄土建筑的屋舍户,喝的是黄泥汤的水。古时候的人,位至之尊,当了皇帝,就要穿黄袍,走黄道,住的是黄色玻璃瓦大殿。死了以后呢?统统都赴黄泉。
几千年的文化,凝聚在黄土里,包裹着中国人的心魂。而他们扶卫自己的最好手段,莫过于“城廓”。
福建的土楼带着这样的内在渊源,出现在福建这古老大陆临近太平洋的地方。她们那里的房间房门都朝向中心广场,只朝东方留着通路,这种以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的传统布局,明显地突出了团结向心的精神。当我们再俯瞰北京城时,会惊讶地发现某种六千年的一致性。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有闽西、闽南的永定、南靖一带。早在公元291年,也就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使得中原大地处于战火与饥饿之中,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移民大迁徙。大批的中原汉人拋离家乡奔向安全地带。几经离乱后被迫离家的汉人逐渐在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择地定居。他们其中的一支就辗转迁徙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了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他们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他们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由于他们是外来者,于是被当地人的原住民尊称为“客家人”,待之以礼,一直到了现在,和当地居民一直和睦相处。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奏出的便是一曲气势恢宏、古风沉郁的旋律。土楼形状有圆有方,大多以四层为上限。而且土楼每层都有特定用途。一楼是厨房灶头和饭厅的所在地,鸡鸭都直接在厨房门前饲养。到水井打水也很方便;二楼是仓库,储存粮草杂物和农具,所以二楼往往不设窗户。仓库门栏特别高,那是为了防潮和防老鼠;三楼四楼才是居住的卧室。所以,每个土楼的居住单位。应该是垂直由上至下划分,才能称为一户人家。土楼的主要结构有地基、墙脚、墙壁和屋顶四个部分,内部则以有水井的天井为中心。兴建土楼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泥巴、竹片等。而人手亦只是土楼主人、乡间木匠和泥匠三数人。工具也只有泥锄、铁铲、绳索、木尺等。在没有建筑师、测量师和机器的协助下,土楼可能是一建就花上三、四十年,或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落成。
在闽西苍茫的大地上,在如诗如画的山谷间,在绿水涓涓的小溪旁,一座座土楼就像气势恢宏的古罗马圆形大剧场,又好像是巍峨苍朴的古堡。依山傍水,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古朴,神奇,雄浑,壮观的美丽画卷。20xx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认为,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巍峨耸立的土楼群,是一座座客家人辛勤创业的历史丰碑;是一朵朵绽放的建筑艺术奇葩;是一幅幅古朴动人的民俗画卷;是一首首如歌的风情诗篇;是一个个从远古飘来铿锵心弦的凝固音符。
百闻不如一见,就请大家把随身贵重物品带上,跟随小小一同去领略这建筑盛宴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谢谢。
有关福建援藏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福建省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而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的西北角,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汇水面积)52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流至武夷宫汇入崇阳溪。
52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列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有125平方公里,列入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有37平方公里,以及九曲溪生态保护区364平方公里。
武夷宫前,睛川一带为一曲。
一曲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旷豁达,附近有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
大王峰雄踞溪北,摩霄凌云,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
山峰顶大腰小,四周崖壁如削,唯有从峰南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峰顶。
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到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与大王峰相连者是幔亭峰,这里有一块叫汉祀台的方石,据说是汉武帝遣使臣来此祭祀武安君之处。
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铁板嶂、水光石等;
右折,从浴香潭北上,是为二曲。
二曲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中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隔溪相对伫立在溪水旁。
玉女峰南边有武夷山胜景“一线天”,它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岩、仙馆岩等;
经雷磕滩,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湾环,是为三曲。
三曲南崖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
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
架于千仞绝壁之上,未知是如何架上去的,谜也。
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仙游岩、升日峰等;
由卧龙潭,向北至古锥滩,为四曲。
四曲胜景是隔溪对峙地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在藏峰,西为西钓台。
然大藏峰横空盘立,倒影碧波,飞翠流霞。
巨岩、幽洞、深潭。
是大藏峰的三绝。
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主要景点有:大藏峰、仙钓台、御茶园、小九曲等;
从题诗岩、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是为五曲。
五曲是九曲中最为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葱郁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
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处。
玉华峰与隐屏峰相峙而立,风姿独秀。
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霍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 入茶洞、攀登接笋峰门户,在峰顶可见天游峰瀑布。
在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间有“云窝”。
这里依崖临水,奇石盘错,每当晨昏,云雾飘泊。
主要景点有:云窝、武夷精舍、茶洞、隐屏峰等;
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
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
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名。
峰顶有一览亭,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
这里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处。
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疾的“松鼠涧”。
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达武夷洞天佳境的桃源洞,宋代陈石堂、吴正理等曾隐居在此。
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
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仙掌峰、响声岩等;
经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是为七曲。
七曲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在峰顶四望武夷全景,座座山峰皆翘首向东,千山万壑尽皆匍匐脚下。
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琅岩等;
芙蓉滩东西为八曲。
八曲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争奇斗巧,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此曲有“水上动物园”之称。
主要景点有:上水狮石、上、下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猫儿石、海蚧石等;
从幛岩附近的浅滩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九曲尽头是星村,放眼四望,平畴沃野,豁然开朗。
主要景点有: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等。
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曲序逆流而上。
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从此逆流而上直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
沿途无处不成景。
所乘之舟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
吃水浅、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漂流而下,当地人又把武夷山称为"四菜一汤",这起其中的"一汤"代表的就是九曲溪。
有关福建援藏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十分方便。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陈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辟武夷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当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行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崇阳溪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汉城,究竟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列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大家请看,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最高的这块是刘公神道碑。它连基座高3.7米,宽1.45米,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刘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在江苏镇江知府任上时,因触怒投降派秦桧,被罢职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松的挚友。朱松死进,朱熹年仅14风,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为子侄,精心教诲,终于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为报答刘子羽抚育之恩,朱熹含泪撰文并书写了这篇情真意切,共有3725字的碑文。碑额上的篆字:"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微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系南宋吏部尚书张式所书。神道碑左边这块诗碑,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龚一清的140字《游武夷记》七言古诗。右边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间崇安县知县刘靖题写的"洞天仙府"和1962年现代文豪郭沫若视察武夷山时抒写的“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的《游武夷泛舟九曲》诗碑。1985年10月有关部门还在三清殿中心堂设立"中美武夷山兰亭学院"(后改为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招收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学员。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建筑学家、=电影导演、记者、心理学家等,在武夷山边观光游览边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受外籍学员的欢迎。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这座洁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为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造的。16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手缝制的云游冠,从家乡江苏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出发,穿浙江、过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闽的艰辛道路,对武夷山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就中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记》,精确地记载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排列和九曲溪的发源流向,记载了峰峦崖谷和洞穴溪潭的位置,出色地描绘了神厅秀丽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后面的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现在我们沿"徐霞客入山处"牌
福建援藏心得体会及感悟 援藏体会感悟 感恩 感谢(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