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补助感谢信(模板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市文庙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政府还给人们作宣传、教育,尤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东莞也依据国家发布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行为的10点基本要求》,通过讨论,制订了“东莞市文明公约”和“东莞市民文明行为规范”。
凡事贵在实践。政府不仅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关于城市形象、城市暖流、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而且也举办了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文明三有序”良好习惯养成活动。为了提高市民文化素质,还在电视台开播有知识性的节目,如,“文化周末”,这类节目都深受市民的喜爱。
所谓匹夫有责,作为酒泉的一份子,我们当然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认真履行“酒泉市文明公约”,并且按照“酒泉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去做,为的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市民,为酒泉创建文明城市加分。
我们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要做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尊老爱幼、衣着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场合绝不大声喧哗、要顾及他人感受,爱护公物,保证城市的卫生……在不同的场合,注意遵守有关规定,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文明城市的精神。
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关心时事、接受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决不让自己落伍。
在整个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好像都在同一个课堂上,我们拥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各种的方式在精神上不断的填充自己:被经典的音乐贯穿,被璀璨的文化熏陶,被公众的榜样感染……每个人的精神境界都得以升华。
在工作上我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社会中表现积极、心态上进、追求完美;在精神上相互监督、互相学习;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更是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诚信礼貌。整个社会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一派和谐相处、积极上进的景象。
在一开始,人类还是野蛮人,但经过时间的磨练、时代的推动,人类世界已进步为一个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一个原本充满暴力的世界,现在则演变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可见文明的意识是多么重要。所以世界才需要文明,我们才需要追求文明。
而一个文明城市的创建绝不是单靠政府完成的,“文明城市”也绝不是表面上的称呼,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得行动起来,带着同一个追求,共同努力奋斗。
有关市文庙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原址已无可考证,现在的柳州文庙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现代仿古建筑群。建在柳州市柳江南岸的蟠龙山与灯台山之间,西连蟠龙山瀑布广场,东为待修建的窑埠古街,与周边的蟠龙双塔、王氏山房、回族墓地、“天山万里”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一起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柳州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为了宣扬本地的历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3月份开始施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若登高远晀,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蟠龙山瀑布广场、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还有文惠桥。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原址已无可考证,现在的柳州文庙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现代仿古建筑群。据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并亲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庙后,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学思想,并阐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与中央政权推行政令的密切关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顺畅,“人去其陋”,社会经济、文化飞速进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庙碑于柳城(当时柳州治所)。庙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现存于柳侯祠内。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庙迁建于城内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带),地面建筑无存。1920xx年,柳州文庙又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荡然无存。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
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灯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现在选址重建的柳州文庙,涅盘重生,依山临水,在国内20xx多座文庙中,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柳州文庙历史
唐贞观年间,柳州始建文庙,元和十年(公元820xx年)6月,柳宗元任柳州刺史,8月,即着重修文庙,10月完工。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庙(原址无考),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学学说、思想,并阐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与中央政权推行政令的密切关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顺畅,“人去其陋”,社会经济、文化飞速进步。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庙碑于柳城(当时柳州治所)。庙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现存于柳侯祠内。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庙迁建于城内西北部(今市二中一带),地面建筑无存。
景点简介
重建的柳州文庙朝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
泮池与泮桥
大门向南,门前街道东西两侧建有两座牌坊,坊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大门两侧有八字形红墙,琉璃黄瓦,庭中有半圆形水池,名叫“泮池”,池上建有精致的石拱桥,叫“泮桥”,考中秀才的生员入学才有资格走过这条桥,称为“入泮”。过桥后进入头门踏上刻有云朵的青石台阶,象征“青云直上”。
孔子雕塑像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座门,棂星相传为古代天上的文星,用它命名大门,寓意孔子是应天上星宿降生的,而且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喻祭孔子如同祭天一样,也包含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思想。柳州文庙的的棂星门设计亦颇有独到之处。棂星门其实不是门,它状若窗棂,取疏通之意,表示通过此门纳天下有学之士。以福建青石架构的棂星门,高11.2米,宽24米,五框六柱,缠枝花卉,穿斗窗式样,比曲阜孔庙的棂星门规模略大。过了棂星门,便是宽6米、长25米的泮池,上有泮桥3座,汉白玉栏杆,柱头雕云纹,寓意平步青云,接着步入从心门。 文庙规制中没有从心门这个门名。从心门高10.98米,宽16米,柱、枋材质均为福建龙田黄青石。“从心”二字源出孔子之语:“从心所欲,不逾矩”,系市委书记陈刚根据柳州文化特色与时代相结合而命名,寄寓深远。
杏坛广场
据《庄子·渔父篇》记载杏坛是孔子讲学之处,但此篇被认为是伪作,因此杏坛也无从考据。
孔庙杏坛位于大成门和大成殿之间,宋代之前是孔庙正殿所在,现存的重檐十字脊建筑为明隆庆三年重建。广场内四座牌坊,南北是“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东西是“德侔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
大成殿
主殿为大成殿,配殿东腋,西庑、东西腋门、碑厅组成。大成殿又称先师殿,是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的正殿。其称为"大成",是指孔子的道德,谓"孔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已之圣德者也"。重檐盝顶仿唐建筑的大成殿,高30米,宽49.7米,纵深47.5米,矗立于5.8米高的台基之上,为整个文庙建筑群中的核心主体,也是9月28日柳州文庙祭孔大典的中心场所。此处浮光耀金,结构庄严,规模宏大,让人顿生肃穆之情。我市文庙大成殿设计匠心独具,建筑体量成国内之最。大成殿台基高5.85米,丹墀共三层,平步处采用福建田
最新补助感谢信(模板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