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国心得体会和方法 建国历史心得体会(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学习建国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我精心选课学习,认真聆听了尹少醇、陈卫和等美术专家的专题讲座,细心观看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动人故事和最美乡村教师陈万霞的感人事迹等师德案例,以及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的实录等。共提交了三次作业和一份创新性成果,撰写了五篇研修日志,在班级论坛上经常发帖和回帖100余次,多次进行视频答疑活动。
通过学习,使我增长了教育教学见识,拓宽了美术学科的教学视野,砺练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一句话,我的感想是:获益匪浅。
本次参加的“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在课堂观察方面学到了方法。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而不是以往单纯麻木的学会知识。教学中加强主导意识,尊重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农村学校中,还应该考虑进去学校本身的实际条件以及学生的现实情况。对于农村初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一些老师提出的分级作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功能同时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状态。
感谢“国培”培训,让我通过培训,收获不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用上这些好的`思想和方法,我真心感谢本次培训。
国培——教师成长的阶梯。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想得比较多,跟以前自己的工作做纵向比较,跟同行们做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从中又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信这些知识能提升自己教育工作的质量,能帮助我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
通过培训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就像老师说的“只顾低头拉车,不进行理论学习”是不行的。“国培计划”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确转变了学习观念,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描写学习建国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此次培训地点是在赣南师范大学。培训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说课竞赛、实践体验、学习考察下校观摩研讨相结合等形式。讲师有知名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研人员、特级教师与骨干教师。我很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认真思考、深刻反省,通过半个月的培训,我有如下收获:
在一轮一轮课改的要求下,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培训、竞赛,几年下来,我长了不少见识,经验似乎也很丰富,但是我却迷茫了,因为课上来上去、听来听去、看来看去,我却不知道如何上才是一节好课,是真实的、平常的,还是花样作秀的,为了迎合评委、迎合观众、应付上层领导,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头换貌,似乎不改这节课就不是一节好课,似乎这节体育课不采用自主尝试 就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带着疑惑参加了学习,通过专家的理论引领,赣州文清路小学体育教师黄老师实践展示,让我领悟到如何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它上课场所和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体育课一定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不可丢弃的,而且体育教学是一项身体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上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而忽视体
育本身的特殊性和安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有些体育技能的传授是实用的,安全的,我们对过去的教学观点和方法应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培训中对我最有意义的是教育心理学知识作用于体育教学。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在《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报告中不乏真知灼见,不乏立意深远,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一句“你比学生更有道德吗?”给予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迎头痛击;犹如“像对待好生一样对待差生”启示我们必须避免简单将学生分为聪明的和不聪明的,某个领域中的良好表现并不能说明在其他领域中也会有类似的表现,对当今腐朽的“应试教育”予以批判。
师院教育科学院李东斌教授《从压力感到幸福感》的报告给我们这批来自农村一线体育教师灰色的心情开启了一道亮丽的窗户,曾经的他们在混沌中挣扎;在压抑中抱怨,愤怒,焦虑,恐惧,自暴自弃……心理疾病者比比皆是。这扇神奇的窗户透露出丝丝斑斓的光线是:
一、降低道德底线是你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二、学会倾述,放松,想象;
三、适当活动,兴趣的培养;
四、道当知足,处理好成败的关系;
五、追求人生高峰境界——自我实现!快乐是一种美德,即为“道”,不快乐为一种缺德,而持久快乐的唯一途径就是“自我实现”。通过“自我实现”才能获得高峰体验。
培训中最诙谐有趣的是来自北师大的毛振明教授的“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生体育”体育教学宗旨。《什么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让学员在轻松,幽默中感受到体育教学的深刻内涵,真可谓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第一,毛教授带领我们走出传统体育课在运动技术教学的困惑,适当的运动技术的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强身健体,快乐幸福才是终极目的;第二,认识到了新形势下什么才是一堂好的体育课,体育课应当上得有实效“懂”“会”“乐”“练”四字方针。
整个培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赣南师院文新学院孔刃非教授上的师德与修养,孔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激情感染了我,他的理念和宗旨更让我深深地陷入到反思当中,孔老师反复强调一句话是如果你不是个善良的人,不是个好人,你就别选择当老师,听起来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对于老师列出来上纲上条的职业道德与规范,我觉得我合格,我自认为我是个合格的老师,孔老师说到教师职业道德时就说了些人之常情的教学现象,对于优秀生、有家庭背景的学生…..我们都会很好的表现出我们教师职业风范,但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是否能跳出人之常情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一句消积的话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让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
每一个报告会都给学员们带来群情激昂、心潮澎湃、预展宏图……但一回到现实,冷静分析,难免又使人陷入一种纸上谈兵,言行不一的哀伤的感觉,现实的农村中小学存在以下尴尬事实,使体育教学难以积极开展,具体现状为:一、从上级精神到地方指导思想,从教委到学校领导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漠视淡化体育教学,甚至口头上都很少顾及,他们重视的是安全教育,应试教育等这类关系到“乌纱帽”的事情,有些学校别说搞好体育课堂教学,就是一年一度的学生运动会都流于形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被冷处理,边缘化;二、学校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令人寒碜。首先是器材配套严重不足,一个中小学校竟连篮球场都没有,更别谈跑道、沙坑这类,其次令人喷血的是即使上面配下来的体育器材质量糟糕透顶!橡皮球一充气,十个球九个变形,学生足球一踢就破……三、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缺乏社会尊重,缺失精神归属。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价飞涨,全国人民就像着了魔一般,眼珠子只盯着孔方兄,这世界也好像变了味,真印证了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农村教师薪金微薄,仅仅够维持养家糊口,如果是单职工更是惨不忍睹,连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那“尊重,爱……”的需求无从谈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成功心理学中阐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满足低级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因此,国家目前不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安全,尊重,爱的需求,而仅仅要求他们艰苦奋斗,默默奉献,那只能是一种空洞乏力,自欺欺人,教条式的政策。
现实虽严峻、冷酷,但通过这次国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教学晨光熹微的前途,感觉到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心与方向。我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之,体育教师只有通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引导者,学生健康生活的铺路者。
描写学习建国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9月16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来到了湖北大学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国培。通过这次国家计划培训,我有机会聆听各位专家教诲,有机会和一流老师交流,有机会集中精力系统的学习和反思。这无疑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提升。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听课学习、专家讲座,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钻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实际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好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讨论,聆听感言,交流学习心得。每次的学习都让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得到了一次提升,让我对教育教学
学习建国心得体会和方法 建国历史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