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总结怎么写 七年级历史总结(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历史七年级总结怎么写一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90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下面,我们通过八个阶段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
1、(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釆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釆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车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6、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
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釆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7、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并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六届一中全会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
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5.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
7.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8.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
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解决
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0.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
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冋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2.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
历史七年级总结怎么写 七年级历史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