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实验心得体会 反应实验心得体会总结(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反应实验心得体会一
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ha试验由此得名。ha蛋白的抗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干扰ha蛋白与红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出现抑制现象。
该试验是目前who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分离株ha亚型的鉴定,也可用来检测禽血清中是否有与抗原亚型一致的感染或免疫抗体。
只有当抗原和抗体ha亚型相一致时才能出现hi现象,各亚型间无明显交叉反应;除鸡血清以外,用鸡红细胞检测哺乳动物和水禽的血清时需要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非特异凝集素;需要在每次试验时进行抗原标准化;需要正确判读的技能。
1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称量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
69kpa 15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3.8%枸橼酸钠(3.8g枸橼酸钠,100ml超纯水),101 kpa,20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保存期1个月)。
2 10%和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
2.1采血
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3.8%枸橼酸钠),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阿氏液混合(3.8%枸橼酸钠),放入装10ml阿氏液(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
2.2 洗涤鸡红细胞
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生理盐水),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生理盐水),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5天。
2.3 10%鸡红细胞悬液
取阿氏液保存不超过5天的红细胞,在锥形刻度离心管中离心1500~1800 r/min 8分钟,弃去上清液,准确观察刻度离心管中红细胞体积(ml),加入9倍体积(ml)的生理盐水,用吸管反复吹吸使生理盐水与红细胞混合均匀。(此步
可省略,直接配制1%红细胞)
2.4 1%鸡红细胞液
取混合均匀的10%鸡红细胞悬液1 ml,加入9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即可。(根据检测血清的数量,估算一下需要的1%鸡红细胞量,可按0.3ml/每份血清)
3 抗原血凝效价测定(ha试验,微量法)
3.1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均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换滴头。
3.2吸取25μl抗原加入第l孔,混匀。
3.3从第1孔吸取25μl,病毒液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倍比稀释至第11孔,从第11孔吸取25μl弃之,换滴头。
3.4每孔再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
3.5每孔均加入25μl 体积分数为1%鸡红细胞悬液(将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后加入)。
3.6振荡混匀,在室温(20~25℃)下静置40min后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反应1小时)。对照孔红细胞将呈明显的钮扣状沉到孔底。
3.7结果判定 将板倾斜,观察血凝板,判读结果。
能使红细胞完全凝集(100%凝集, )的抗原最高稀释度为该抗原的血凝效价,此效价为1个血凝单位(hau)。注意对照孔应呈现完全不凝集(-),否则此次检验无效。
4 血凝抑制(hi)试验(微量法)
4.1 根据3的试验结果配制4hau的病毒抗原。以完全血凝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终点,终点稀释倍数除以4即为含4hau的抗原的稀释倍数。例如,如果血凝的终点滴度为1:256,则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应是1:64(256除以4)。
4.2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1孔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第12孔加入50μl pbs(生理盐水)。
4.3 吸取25μl血清加入第1孔内,充分混匀后吸25μl于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从第10孔吸取25μl弃去。
4.4 1孔~11孔均加入含4hau抗原25μl,室温(约20℃)静置至少30min。
4.5 每孔加入25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混匀,轻轻混匀,静置约40min(室温约20℃,若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条件下进行),对照红细胞将呈现钮扣状沉于孔底。
4.6 结果判定
试验成立的条件: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1og2,阳性对照孔血清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以完全抑制4hau抗原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hi滴度。
hi价小于或等于31og2判定hi试验阴性;hi价大于或等于41og2为阳性。
1、合理选择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针对re-4和re-5株疫苗免疫采用相应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
同一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制成的抗原,如果毒株来源不同,则可能会存在抗原性差异,从而使检测同一血清的结果有差别。一般来讲,疫苗种毒株如果与抗原所用毒株相同时,则所测得的hi效价较高。
2、合理使用和保存抗原。反应试剂要按规定保存和使用,冻干的试剂应按照说明中规定的体积重新溶解并保存。要避免杂菌污染,因为污染所造成的非流感起源的凝集素也可与所有抗血清发生非特异反应。为避免反复冻融和细菌污染,可以无菌操作将试剂分装成小包装。
3、反应温度不能太高。若在37℃ (如温箱)下进行,
描写反应实验心得体会二
:溴乙烷的合成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 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 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描写反应实验心得体会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a b=ab ab=a b
a bc=ac b
ab cd=ad cb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2o3 3co = 2fe 3co2的反应属于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结果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
二、氧化还原反应
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练习]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 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
[小结] 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
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4、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
用双线桥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两个线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线桥的方向是从反应物一方指向生成物一方,首尾都必须对应与发生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同种元素。
电子符号用“e-”来表示
得失电子总数表示
反应实验心得体会 反应实验心得体会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