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1.过滤时不能用滤纸,而是用脱脂棉。原因是滤纸能吸收色素,降低滤液中色素的含量,使实验效果不明显。

2.加入丙酮后要迅速、充分研磨,以防止丙酮挥发,使更多的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3.萃取过程中注意操作,防止溶液喷出。制备薄层板过程中注意基板的质量,防止玻璃边缘伤及手指。

4.牢记有机化学实验常规安全防范和急救措施。

描写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标》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物,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做好实验室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七、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描写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1、查阅测试行业知名企业在软件测试方面开展的工作,掌握测试行业发展趋势。

2、实际注册参与众包测试,实际了解众包测试等新型测试模式与技术。 3、调研移动应用测试的发展现状,了解常用测试工具使用。

4、调研当前企业招聘软件测试人员的招聘需求,了解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设计型。

1、测试行业发展:网上搜索访问至少3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公司建设的测试平台,列出这些测试平台的网址、功能介绍等信息,了解国内外知名it企业在软件测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比较他们的区别,并结果这些汇总。

2、众包测试:选择至少一个知名众包测试平台,注册账号完成一个众测任务,通过截图列出你从账号注册、登录、领取任务、完成任务以及获得积分或奖励的系列过程。了解众测的基本概念和模式。

3、移动应用测试:如了解移动应用测试中的monkey测试、monkey runner、阿里易测以及appium测试框架等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列举出这些工具的具体作用,并汇总这些结果。并最好至少安装其中一个测试工具来使用。

4、查找汇总2个以上软件测试方面排名前列的知名论坛或者教育培训网站,通过这些网站或者其它信息来源,汇总出当前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人员招聘时的具有共性的岗位需求(至少4条及以上)

题目一部分结果截图:

题目三部分结果截图:

题目四部分结果截图:

基本掌握了测试行业发展的趋势,实际了解了众包测试等新型测试模式与技术,基本了解了常用测试工具的使用,了解了企业对于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描写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20xx年x月x日

目录

利用pgp进行加密、解密和数字签名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在windowsxp下加密文件和文件夹数字证书签发安全电子邮件操作防火墙的设置口令破解软件使用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

实验(一)利用pgp进行加密、解密和数字签名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掌握对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对加密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实验内容

在网上查找“pgp教程”,先认识pgp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然后查找“pgp加密原理”,认识pgp的加密原理。

实验步骤

1.生成密钥

2.导出并发送公钥

发送给对方

接受到对方发来的公钥导入

3.文件加解密

生成

4.解密文件

发送给对方

5.数字签名

对某公钥进行数字签名

对文件进行签名或签名和加密

生成

接受到对方

实验结果分析

掌握对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对加密理论知识理解加深。当输入了一次私钥之后,会存在缓存,当短期再次解密时不需要再次输入。

指导教师评阅

1、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2、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3、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4、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5、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6、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7、其它补充: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评阅时间:

实验二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了解基本原理,学会基本操作,并能熟练使用

实验内容:

1、创建一私钥和公钥对

使用pgptray之前,需要用pgpkeys生成一对密钥,包括私有密钥(只有自身可以访问)和一个公有密钥(可以让交换email的人自由使用)。

2、与别人交换公钥

创建了密钥对之后,就可以同其它pgp用户进行通信。要想使用加密通信,那么需要有他们的公钥。而且如果他们想同你通信他们也将需要你的公钥。公钥是一个信息块,发布公钥:可以将公钥放到密钥服务器上,也可以将公钥贴到文件或email中发给你想与交换email的人。

3、对公钥进行验证并使之有效

当你获取某人的公钥时,将它添加到你的公开密钥环中。首先确定公钥的准确性。当你确定这是个有效的公钥时,你可以签名来表明你认为这个密钥可以安全使用。另外,你可以给这个公钥的拥有者一定的信任度表明

4、对e_mail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

当你生成密钥对而且已经交换了密钥之后,就可以对email信息和文件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如果使用的email应用程序支持plug_ins,选择适当的选项进行加密;如果email应用程序不支持plug_ins,就可以将email信息发送到剪贴板上从那儿进行加密。若还想包括一些文件,可以从windowsexporer上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然后再挂到email上进行发送。

5、对e_mail进行解密和验证

当某人给你发送了加密的email时,将内容进行分解,同时验证附加的签名来确定数据是从确定的发送者发送过来的并且没有被修改。如果使用的email应用程序支持plug_ins,选择适当的选项进行加密;

如果email应用程序不支持plug_ins,就可以将email信息发送到剪贴板上从那儿进行加密。将信息拷贝到剪贴板上,并进行解密工作。若还想包括一些文件,可以从windowsexporer上进行解密。

实验步骤:

1、创建一私钥和公钥对:私钥导出公钥

2、与别人交换公钥

3、对公钥进行验证并使之有效

4、文本文件加密解密:接收对方文件解密

5、用pgptray的剪切板加密功能加密邮件

接收对方加密邮件

实验结果分析

了解基本原理,学会基本操作,并能熟练使用。

在解密对方邮件的时候出现了乱码,然后第二次对方发送解密成功。掌握用pgptray的剪切板加密功能加密邮件。

指导教师评阅

8、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9、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10、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11、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12、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13、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14、其它补充: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评阅时间:

实验三在windowsxp下加密文件和文件夹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通过在windows20xx/xp下加密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掌握一些数据、信息、文件保护的简单方法,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逐渐掌握利用专业工具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的各种方法。

实验内容

在windows20xx资源管理器中,选中待设置加密属性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加密操作。

实验步骤

1.在d盘中选择名为“d5”的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

2.在【属性】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常规”选项卡中的【高级】按钮,启动“高级属性”对话框。图7.8“常规”选项卡中的【高级】按钮

3.选择【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可完成文件夹的加密。

图7.9文件夹加密高级属性设置

4.系统将进一步弹出“确认属性更改”对话框。要求确认是加密选中的文件

夹,还是加密选中的文件夹的子文件夹以及其中的文件

补充:用winrar给文件夹加密

1右键单击你想加密的文件夹,选择“添加到档案文件”。2选择“高级”页面,点击“设置密码”。

3在空白文本框输入你想设置的密码。点击“确定”。4再点击“确定”,ok了。

5你想打开的时候,双击该文件,会弹出让你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你输入密码后点击“确定”。

6以后还可以向里面添加别的文件。

实验结果分析

掌握在windowsxp下加密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掌握一些数据、信息、文件保护的简单方法。实用性较高。但是使用winrar加密大文件时效率低下。

指导教师评阅

15、16、17、18、19、

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

20、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21、其它补充: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评阅时间:

实验四数字证书签发安全电子邮件操作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1)掌握免费个人数字证书申请、安装、导入和导出。(2)掌握outlookexpress的配置。

(3)掌握使用数字证书签发安全电子邮件的流程。

实验内容

数字证书签发安全电子邮件操作

实验步骤

(一)免费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操作

1.申请安装操作

2.在线填写申请表

3.下载并安装证书

4.数字证书的查看

(二)数字证书的导出和导入操作指导

1、备份证书和私钥的操作步骤

导出证书

2、导入证书及私钥的操作步骤。

(三)、利用数字证书对电子邮件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

1、配置outlook,建立自己的账号

实验结果分析

基本掌握数字证书签发安全电子邮件操作,但是配置outlook遇到了困难

指导教师评阅

22、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

23、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

24、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

25、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

26、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

27、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

28、其它补充:

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评阅时间:

实验五防火墙的设置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1.了解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

2.能够用某种防火墙来防护计算机;

3.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对防火墙进行合适的设置。

实验内容

1.实训环境:windows20xx/xp主机。有internet的上网环境作为测试参考。

2.实训工具:looknstop(或其他免费个人防火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基本了解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能够用某种防火墙来防护计算机;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对防火墙进行合适的设置过滤等。

指导教师评阅

29、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

30、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

31、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

32、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

33、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

34、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

35、其它补充:

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评阅时间:

实验六口令破解软件使用实验时间:同组人员:实验目的

1.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

2.口令破解工具的使用

实验内容

1.实训环境:windows20xx/xp主机。有internet的上网环境作为测试参考。

2.实训工具:officekey解密工具及其他工具

实验步骤

设置密码

(1)使用暴力破解

再建立2个word文档,密码长度分别为4位(纯字母)密码及5位(数字和字母组合密码),调整相关的设置,破解word文档

(2)使用字典破解法来破解officepowerpoint文档

破解

实验结果分析

基本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掌握口令破解工具的使用,越详细的约束条件,破解效率越高。

指导教师评阅

36、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

37、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

38、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

39、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

40、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

41、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

42、其它补充:

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评阅时间:

描写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实验考试后的心得体会总结 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五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