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峡谷的英文 峡谷的英文名(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峡谷的英文(推荐)一

南江大峡谷位于贵州开阳县,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被评为“贵阳八景”之一,誉为“喀斯特生态博物馆”。随着贵州——开阳高等级公路的通车,它南距省城贵阳仅39公里,北距开阳县城20公里。便捷的交通使南江大峡谷成为贵阳市民周末休闲观光和来贵州旅游的长线游客继黄果树、遵义之后的必选景区。

南江大峡谷全长约18.4公里,落差218米,已开发龙广桥至锣鼓冲8.7公里,以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类型多样的瀑布群,优越的生态为特色,集奇峰、峡谷、峭壁、断崖、瀑布、跌水、钙华、溪泉、巨石、喀斯特森林于一峡,纳奇、险、雄、秀、野、幽、奥为一体,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具很高的美学、科学和旅游价值。

由于第三世纪以来地面强烈抬升,河流下切,形成了以陡峭的崖壁,怪异的山岩,深切的河谷,复杂的地貌,湍急的溪水为特征的喀斯特中山峡谷地貌,极为雄奇、险峻。峡谷底部与高原面的相对高度一般为200—300米。由于峡谷支流下切的速度远远低于干流,支流的河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形成了峡谷两岸众多的瀑布和碳酸钙沉积在崖壁上的石灰华(钙华)壳,这些钙化或似亭台、灵芝,或似灵龟、金钟,或似石花、石幔,形态多样,十分瑰丽。

景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距今5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早、中寒武世古老地层。景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有四条大断层与南江河斜交。景区主要出露的岩石有:厚层至块状石灰岩、薄版状灰岩、泥页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角砾岩等。

南江大峡谷的成因:开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97mm,水中co2和有机酸含量较高,岩溶作用较强烈。地质上有逢沟必断的说法,南江大峡谷位于一张扭性断层带上,地下水沿岩石裂隙或落水洞向下运动时发生溶蚀,形成地下溶洞和地下河,其中破碎岩石和碎屑被碳酸钙胶结,形成岩溶角砾岩。当溶洞顶部岩石发生崩塌,地下河出露地表,从而形成陡峭的峡谷。随着地壳上升,地下水位随河流下切而降低,又形成新的地下溶洞和地下河,当溶洞顶部岩石再次发生崩塌时,地下河出露地表,峡谷更加陡峻。梯子岩一带地质历史上地下溶洞群和大小不一的溶洞大厅群极为发育,并在不同地质时期发生多次崩塌后,形成四面环山的溶蚀洼地。

由于景区内碳酸类岩石大量出露,其风化壳上发育的土壤都是土层浅薄,没有明显发生层次的非地带性土壤——岩成石灰土,

这种土壤中钙离子含量高,团粒结构好,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但土层浅薄、蓄水、保水力差,因此土壤干燥缺水,植被的生境条件十分恶劣。为适应这一特殊生境,植被多具有旱生性、岩生性和喜钙性特征。在风化壳较厚或有砂页岩出露的低中山地区,有地带性土壤——酸性黄壤的分布,其上分布着马尾松、杉木、芒萁等喜酸植物。

景区内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植被类型较丰富,大部分为亚热带原生性较1强的次生林。在河谷两侧斜坡上有原生性较强的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在河流周期性淹没的河漫滩上以及河流两岸水边,有以窄叶蚊母树、长柄竹叶榕、河滩冬青及二翅六道木为优势的河滩灌丛;在河谷以上低中山黄壤分布地区,有以马尾松林为优势的人工针叶林。风景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414种,分别隶属275属116科。其中有不少种类的珍稀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榉树、香果树、木荚红豆树、三尖杉、银杏等。

景区记录鸟类共计122种,占全省鸟种的28.2%,隶属14目35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13种,即鸳鸯、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白尾鹞、红隼、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草鴞、斑头鸺鶹、褐林鴞和灰林鴞。其中尤以鸳鸯和白冠长尾雉最为重要,不仅因本地区为鸳鸯的繁殖地,而且在黔中地区,这两种珍禽仅在此发现如此多的种群。本区共有观赏鸟类87种,其纤巧秀丽的体形、艳丽缤纷的羽色、婉转多变的鸣声,与山、水、林洞相得益彰,互相辉映,形成景区内一道道动态的景观。共有食虫鸟96种,占全区鸟种的78.7%,对控制昆虫数量,维护区内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景区内共有兽类45种,隶属8目15科。其中鬣羚,斑羚、猕猴、藏酋猴、小灵猫、林麝 、豹猫、 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猕猴、藏酋猴在区内较为常见。

在观赏昆虫方面,萤火虫在灰华瀑布附近的岩璧上形成的“荧光岩”,为喀斯特峡谷内特有的瑰丽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由于区内蝶类的寄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黔中地区的蝶类大部分在景区都有分布,亦具较大的观赏价值。

“漂流人生,发现山水”。南江大峡谷以峡谷漂流而闻名,从起漂点至罗锅冲,河道坡度逐渐加大,由平稳而渐趋惊险刺激,使参与的游人在饱餐风景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南江大峡谷的栈道总长2.2公里,它复原了古老的奇迹,突破了空间的阻隔,使游人在有惊无险中饱餐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洗涤心灵。

那今天的游玩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关于峡谷的英文(推荐)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奇美丽的恩施大峡谷,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本次行程的景点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希望在我的带领下能给大家留个美好的回忆,并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愉快!

大峡谷位于恩施市的沐抚办事处境内,总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峡谷全长108公里。景区概括为一个峡谷、两条河流、三大板块、四大神奇、五大特色!而我们今天游览的景区为三大板块之一的七星寨景区。

现在请大家往我右手方向看去,正好能看到两条河流汇聚的一个地方,当地的居民称它为两河口,那就是我所说的大峡谷的两条河流,一条是从利川而来的雪照河,另一条是从奉节而来的云龙河。云龙河的水量大,雪照河的河道长,根据“唯远为源”的原则,将雪照河上游都亭山作为清江的正源,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位于清江的上游了。而新近探察出云龙河上游的长度可能超过雪照河上游的长度,对清江的源头又有新论。两条河流给大家带来的礼物都不同凡响,雪照河带来了世界第一杉、亚洲第一洞,云龙河带来了世界罕见的天坑、地缝和暗河。

在我的左边就是恩施大峡谷的新农村,大家看到的这一排排的民居建筑是请清华大学的建筑师专门设计的,这些建筑看着别具一格,它不仅保留了以往土家建筑特色,而且也不缺少现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既节约了成本又显得很美观。都称得上是当代土家的小别墅了。

说到这个,我不得不给大家提一提我们土家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了,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属热带亚山区气候,常年雾气缭绕、湿度大。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因此都是依山傍水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这也确证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筑的基本形态。

其房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为半杆栏式建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或者是关养牲畜。其中正屋我们称为堂屋,正中间供有家神和祖宗灵位,是土家人祭祀活动的神圣之地,也是举办婚丧嫁娶仪式的重要场所;堂屋旁边的火堂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厨房和会客厅,火堂中有一火炕,内架三脚架,作煮饭、炒菜、热水之用,是一家吃饭、取暖、休息之所,客人来了也坐在火炕边。火炕上吊一个木架,供炕腊肉或烘烤实物之用;最后要说的就是吊脚楼里面的厢房了,厢房就是土家人的卧室了,很多土家的特色,如刺绣、鞋垫、西兰卡普等都出自这厢房里土家姑娘之手。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了就是大峡谷的地缝了,“地缝”现在已经是地学界接受的一个“喀斯特地貌”术语,它是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流水沟谷,形态上表现为地壳表面的一条深切“天然岩缝”。由于其形成、保存十分困难,“地缝”也就成了旅游的热门景点。一般的地缝是下面窄,上面宽,有的是上面窄,下面宽,而像云龙河地缝上下垂直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的地缝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只发现罗马尼亚有类似的地缝,所以它的稀缺性、独特性可见一斑。云龙河地缝至少形

峡谷的英文 峡谷的英文名(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