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行心得体会范本 湖南之行感受(八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长沙之行心得体会范本一
鉴赏方法的初步形成
这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人写文章的想法。一种思想的萌生,一种表达的愿望,正如一粒种子,总是要向下扎根,我们称它为“内容”。向上萌发的,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
这粒种子是一株小草,还是一丛荆棘,抑或是一株参天树。我们叫它“形式”。也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会用一种形式呈现,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文章、比如写诗填词。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草、荆棘或树,我们称之为“象”(所见),“意象”是这些客观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组意象形成的一个大环境,是一个画面(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组景物)。学诗歌,我们必须要引入这三个概念,因为它们是诗歌的要素。
绘制一棵思维树。
齐读词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表达的情感基调是“豪迈”。
这棵种子发芽了,我们以“树”的形态展示它的具体表现。树干是“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主题。观察作品,应该画出主要枝杈是几个(两个)一个实是上片,一个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树叶”表示),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意象,万,漫,写广阔,写博大,抒发豪迈之情;“红”是革命的色彩;与“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百舸争流,奋勇争先;鹰翱翔天空,敏锐有力;鱼畅游水底。所有意象表达的落脚点集中在一个词语上,是哪一个词语?“自由”。
所见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问”,谁主沉浮?究竟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齐读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是的,往昔的峥嵘岁月中,都有什么样的体现?少年风华,挥斥方遒。
应和上片词尾一问,现在遥相回应一笔。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中流击水的同志们,击起的浪花阻挡了飞驰的船只。我们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势。
过渡语句:上片下片连接性语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启下的?
携来百侣曾游,写革命战友在橘子洲头相聚的情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经历的回顾。
要想一棵树长得好,要浇灌水润树根。也就是我们要对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寻一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创作的。长沙是毛泽东成长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1911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开启了早期的革命活动。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他领导长沙工人罢工,后来被通缉。1925年,他组织农民运动,又遭通缉。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此时,他来到了橘子洲。32岁的毛泽东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
再度全词,涵咏品味。
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种对革命战友的激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选取的意象角度必须是大气的,纵横开合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鹰展翅。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间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种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发对战友的感情,喷薄而出,汹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战无不胜,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纷呈,意境宏阔。
课内知识总结,见ppt,笔记。
抒情方式总结。
学法指导,通过做题完成学习巩固
欣赏诗歌的方法:
输入过程朗读成诵。
输出过程(1)词句内涵的体现。课后第二题;考查对中心的体会程度。
示例:万山红遍,“遍”,布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的枫叶,丹枫似火,表达了作者火热的情怀,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画面感,或描绘画面,或概括画面。
(3)结合背景,领会主题。
推荐长沙之行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长沙一日游的湖南中联国际旅行社导游小芳,大家可以叫我小芳,希望小芳的服务能够给您今天的行程增添一丝光彩。长沙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风景比比皆是,岳麓山之清幽,湘江之浩荡,天心阁之古朴,马王堆之神秘无不令人赞叹,但要说到令咱们长沙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还是首推我们即将要达到的——橘子洲头。
橘子洲又称水陆洲,为长沙城区湘江水域中的一个小岛,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0.1公里,远在唐代,就以盛产美桔著称,所以得名橘子洲,上个世纪初期外国人在这里修建了领事馆及公寓住所,今天的橘子洲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了一个耗资100亿元打造的航母式的内陆岛上的人文公园,是一个大气、唯美、天人合一的休闲场所但又充满遐思历史的厚重元素。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同学友人到洲头搏浪击水,探求真理,议论国事。1920xx年他在此挥就了脍灸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开篇就写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其中诗词中提到的“橘子洲头”就是橘子洲的最南端,我们停车场的位置是在它的北端,那么现在各位可以从州尾搭趁环保车到洲头纵览橘州美景。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了洲头的位置,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面前这尊伫立在洲头的毛主席青年时期大型雕塑是橘子洲岛景区内最大的景观工程。1920xx年至1920xx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从此,橘子洲成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1920xx年,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重游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毛泽东,朗声吟诵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从此橘子洲美誉风传,名扬四海,成为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这尊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由广州美院院长黎明及其团队设计,总高32米,寓意1920xx年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时年32岁,雕塑长83米,寓意毛主席享年83岁,雕塑宽41米,寓意主席执政41年。它的造型特点是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毛泽东雕像、塑像相比,凸显出独特个性。大家还可以看到主席雕塑眉头轻锁,再现了一代伟人忧国忧民的气质。1920xx年的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而现在的毛泽东雕像,下巴上有一颗痣。这是因为在20xx年雕塑设计初期,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提出,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的好,所以最终在雕宿的下巴上加了这颗痣。整个雕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挂永定红花岗石岩。雕塑的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巨石拼接而成,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今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同时肩膀内部将做中空的纪念馆,即毛泽东生平事迹陈列馆,不过目前还在建设没有对外开放。
山体和雕像外立面采用的都是石料,之所以选择石料,一是石头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化,二是跟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相符合。据说“石三伢子” 是他外婆给他取的乳名,长辈们希望他像石头一样,好带、好养、命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命运确实如岩石般坚硬,所以主席塑像采用石料。而这些巨石采自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俗称“永定红”。为何选择“永定红”?它是一种红灰色石头,在阳光下呈红灰色,而下雨就会呈现饱满的红色。红色是国旗的颜色,也是国人喜欢的喜庆的颜色。而“永定红”还寓意“江山永定”。
那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遥望岳麓山的场景而眼前这尊雕塑却是背对岳麓山,面朝东南方向。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主要是出于采光、视角等艺术性的考虑。“面朝东南,光线要好一些,立体感也会强一些。”
沿着毛泽东青年塑像前方的这条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望江亭,望江亭最早是在唐朝始建,嵌有署名为安福(今临澧)黄道让书写的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原亭是临江而建的,我们现在所见的这座亭是在20xx年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所修复的,位置是较原来往北推移的20米左右。望江亭呈半月形布置,两翼各19米长,与雕塑仅有一坪之隔,远处看好像是保卫着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站在望江亭,既可看到百舸争流的江中场景,又可以远眺湘江两岸车水马龙。
各位朋友,在这里拍完照后,不妨到前面的问天台去看一看,问天台位于橘子洲最南端,依近湘江水沙滩而建,面积约200平方米,取自主席当年向天吟诵“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得名问天台,从橘子洲头到问天台要下27级台阶。寓意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湖南时刚好27岁。问天台是橘子洲上凭栏观赏湘江美景的最佳位置。
好的,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大家可以在这里自行参观游览15分钟,15分钟后,我们在毛主席青年塑像后方搭趁电瓶车返回。
推荐长沙之行心得体会范本三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
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长沙之行心得体会范本 湖南之行感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