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规则通用 生活中规则通用的例子(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生活中规则通用一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罗内克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它数都是人造的。”孩子们小学阶段学习的1、2、3……这些数,都是自然数。六年级总复习时,有个学生曾说:所谓自然数,就是自然中本来就有的数,比如1棵树、2块石头、3只鸟、4朵花等等。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自然数的形成过程——自然数是古代人民在计数中产生的,是从羊的只数、玉米的个数等等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就是要把这几千几百年的历程浓缩成两个星期8课时来完成,时间浓缩,过程浓缩,但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从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数人数、数小树有多少棵、数小皮球有多少个等等,都是为了将数从具体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来,并且学会数数,能“物”与“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1,不仅表示1个手指头(我身上的),也可以表示1个太阳(遥远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 棵树(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1棵小草(很小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个萝卜(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这一类物体的集合)……等等。每认识一个数,都要从很多种类的相同数量的物体中抽象出这个数,否则,就有可能让孩子分不清3和4,或分不清5和6。此类情况,参见后文《她为什么分不清3和4》。
第二步,把数符号化。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把数学符号化,简明扼要,便于交流与推理。把1个手指头、1个太阳、1 棵树、1棵小草、1个萝卜、1筐萝卜都用“1”这个符号来表示、来记录;把2个手指头、2个太阳、2棵树、2棵小草、2个萝卜、2筐萝卜都用“2”这个符号来表示、记录……依此类推。1、2、3……自然数就能高度概括的表示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第三步,为数建立内部秩序。儿童学习数,其本质是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即数的大与小。先有1,比1大1就是2,表示为1 1=2,;比2大1就是3,表示为2 1=3……,以此类推,数有大小,并且规定了谁大谁小,还能推理出谁比谁大几,这就为数建立了可以推理演算的内部秩序。
请参看后文《基数与序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快乐的午餐”中各种餐具“够不够”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清数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儿童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渐渐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参看后文——数学故事《“>”、 “<” 和“=” 的本领》。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孩子能认真倾听、用心思考、清晰表达、规范书写等等好习惯,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用心培养。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套教科书将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五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数。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能帮准我们了解孩子们对本单元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孩子们大致上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基础,这次学习的重点什么,下一个重点又将在什么时候学习,便于我们既不会“不掉队”,也不会强行“超车”。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数学出1~10各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10的意义
●1~10的书写
●0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20以内的退位加法及其应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关于生活中规则通用二
第一: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意,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戴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我这儿就有一个例子:
读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眼睛总是潮湿湿的。当生病的姑娘舒曼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难道不是谎言的极致吗?
第二: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的很轻,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在座各位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诚信吧?
第三: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是善意的不欺骗,从本质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说出真话有碍善良的原则。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实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那种所谓的违背恰恰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不是有碍,打个比方:规定马路上同一方向的行人只能占有半条马路,并不有碍大家的通行啊!
第四: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
生活中规则通用 生活中规则通用的例子(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