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听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影子课文听课记录(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影子听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依照培训班的安排,我们语文学科组十位学员在班主任毛老师的带领下,荣幸地来到了华清小学,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影子研修。华小的方方面面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各位老师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各位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到校开始,学校领导组织了见面迎接会,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实事求是、毫无保留,让我们倍感亲切。学校的环境、教师们的精神风貌、学生的学习氛围等都让我为之感动。
在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是最辛苦的。他们在教学生的同时,还要照顾指导我们。他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每节课都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课后又同我们交流经验。指导老师所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受益匪浅会。听课期间给我的感动很多,有些让我心潮澎湃,终生难忘。
感动之一:课堂之上称学生为“宝贝”,让学生倍感亲切。老师语言幽默,肢体语言丰富,尤其善用鼓励性语言。在一个学生没讲出关键点时,王老师微笑着说:“宝贝,你心里很明白,但你没把心里的明白
讲出来。我们一起听听同伴的补充说明,好吗?”在课堂之上,王老师能称学生为“宝贝”,可见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视学生为自己的心肝宝贝,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爱孩子”。正是有了这种爱,王老师的课堂异常活跃,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小组的讲解精彩频现。师生如母子,师生零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其乐融融。
感动之二: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在教学时,我也曾经尝试小组合作。明确要讨论的问题后,让小组讨论,但是各组却鸦雀无声,讨论不起来;让学生讲解问题时,吞吞吐吐,有的甚至说不会讲。而在华小,深入小组合作的课堂,让我感到鲜明的对比。华小的小组讨论很热烈,甚至可以用激烈来形容。学生发言积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有的还大声地请求:“老师,给我个发言机会吧!”学生“抢着发言”而家乡的学生“讨论无声”,这让我不止一次地自问:这种对比是城乡差别吗?难道城里的孩子天生爱发言,乡下的孩子天生不爱发言?不,这绝对不是天生的。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返岗之后,我要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要感谢学生暴露错误,要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好习惯,尽力让课堂“活”起来!
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好的带教导师张老师。她很随和、亲切,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在张老师的课堂上,100%的学生都在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师生配合默契,很多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
就心领神会。从张老师身上,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学生要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不无道理”。张老师的课简单、朴实、扎实,没有花架子,教学模式松弛有度,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俯下身来,与孩子一起学习”。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表现才华的舞台。
影子培训后期,我们几个学员上回报课,相互观摩,让指导老师参与我们的听课、说课、评课,师徒如影随形,共同研讨教材,课堂实践。这种相互交流,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为今后的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反思挖掘教材,整理教材,灵活处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茶余饭后,我们几个学员也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影子培训明确了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我们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在书本中学,在课堂上学,在实践中学,向身边的老师们学。
2、做一个行动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希望大家要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思付诸实践,一边行动一边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3、做一个教学领跑者。国培计划是培养种子教师的示范性项目,今后如何在当地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伙伴,共同奔跑在专业成长之路上。
4、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以生为本,在教和研中,追求质量和水平。
培训即将结束,很快又要重新踏上工作岗位,我们会把从这里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回自己的学校,服务我们的课堂和学生。在华小的学习也必将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向各位领导、各位指导老师及我们的班主任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推荐影子听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潜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涨、挡、浸、献、刮”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资料较为浅显,学生能够大致读懂课文资料,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资料,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挡、献、刮”四字与前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渔、披、状、划”四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相同点。
2.准备教学用100英寸电子互动白板、实物投影仪器。
3.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同位互相纠正。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三)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
影子听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影子课文听课记录(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