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高三 (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
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高考题,广东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20xx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描写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二
6月28日,江苏靖江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警前往常熟沙家浜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建党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性锤炼。
“沙家浜”作为革命老区,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沙家浜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鱼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一直所走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靖江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警前往沙家浜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是接受红色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鱼水情深”,无论是在京剧《沙家浜》中,还是电影、电视剧中,都是贯穿剧情的政治主线。阿庆嫂、沙奶奶等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以郭建光、贺永英等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新四军队伍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谓感天动地。这种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这种精神是军民团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精神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值得传承与弘扬。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组织来号召部署,否则就难以凝聚力量;
无论哪一个组织,无论把自己说得多么优秀,一旦脱离了人民,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纸老虎,经不起狂风巨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一直以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为己任,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芦荡里,才能燃起抗日战争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绎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如今,我们正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斗新时代。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这样的革命老区去寻找“”,从那些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例中,彻底感受当年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感受那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现在,虽说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设伟大祖国、美丽家园依然需要上下齐心、干群团结的“鱼水深情”。
“熊熊芦荡烽火景,感人军民鱼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温建党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性锤炼,是一堂生动鲜活的革命教育课。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要从更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中提炼出历久弥新的精神元素,彻底地进行“自我革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愿党员干部们,在重温党史中“”更加坚定,“使命”更加明确,建立起新时代干群关系的“鱼水深情”,谱写出“”绽放的新篇章!
描写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三
——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之际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29年党的历史,是90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
《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29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文化大革命”
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历史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