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 河南感动故事(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风景名胜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区域分布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历史文化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景区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景区,并为尧山景区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中原独秀”的墨宝。
尧山景区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尧山景区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轿、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猴子观音等景点遍布景区。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景区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萧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
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低处,水珠飘洒,浪花飞溅;高处,云水烟雾,弥漫凌。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没浮自若。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景区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四季尧山景区
尧山景区之杜鹃花风光尧山景区四季风光迷人:尧山景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景色各异。
春天鸟语花香,绿映溪吟;秋日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时节使人领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
盛夏,当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达35-38度,这里只有23-26度,凉爽宜人。夏日炎炎,时而碧天晴空,瞬间云遮雾障,忽而荡入云海,忽而托入蓝天。
秋高气爽,枫叶满山遍野,核桃、猕猴桃、柿子、山梨、山葡萄等山果,串串累累,信手可取。
冬天的尧山景区,冬雪降临,尧山景区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舞银蛇,雪山林海,气象万千。置身其中,放眼望去,48尊将军石,身披皑皑征袍;苍松翠竹,根根冰柱悬挂。满山的雪凇、冰挂,如万盏银灯;银装素裹下,黛青色、雪白色、赤黄色、黑绿色交错相间,分外妖娆,瑰丽无比。布满青苔的冷杉林,挂满红红花骨朵的杜鹃花,更让白雪半掩半露下的尧山景区多几分挺拔、添几分妩媚,尧山景区真可谓四季皆佳景,无时不诱人。
总的说来,较平原区经常而柔和。由于尧山景区气候比较湿润,加之地形作用,每年雾日较多,尧山景区云海波涛滚涌的自然景观,虚无缥缈,美丽惊人。“阴晴雾奇变,景随四时移。”浓雾弥漫时,山峰在雾海中时隐时现,或在半山腰上佩一玉带,悠悠往来,或出现云海波涛滚涌,如大海中飘荡的小舟,薄雾缭绕时,如轻纱、缕烟,悠悠往来,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还会出现佛光,彩虹等气象景观,神奇缥缈,变幻无穷,使人宛若梦幻仙境之中。
动植物
尧山景区之迎客松风光“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尧山景区地理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建群种、优势种明显,区系复杂。据初步调查,尧山景区仅种子植物就有1211种,加之根生植物、蕨类植物等总计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多种已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
迎客松系尧山景区风景名胜区内众多奇松之一,位于青龙背上段峰脊背上。根植于绝壁之上岩石缝中 ,枝繁叶茂,树高6米,树干直径约40厘米,树龄在520xx年以上。树冠轮廓呈弧形,枝干向阳伸展,其中向东伸展数枝如张开长臂,欢迎远道而来游客,和黄山的迎客松相比,尧山景区迎客松似乎更加平易近人,可于黄山迎客松媲美,称尧山景区迎客松。
景区中现有大片原始森林和稀世古杜鹃林,千年古木15万株以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众多的珍禽异兽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该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还有大量水生动物及非脊椎动物。走进景区,随处可见松鼠穿梭,鸟雀啁啾,猴子攀树,锦鸡起舞,如同置身天然动物园。 尧山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尧山景区还是禽兽的乐园。金钱豹、艾叶豹、金雕、大鲵、糜鹿、羚羊、水獭、獐子等二十余种珍贵动物,在这里怡然自乐。近年来,八方游人络绎不绝,无不为她的天然景色所倾倒。她是画,是诗,是歌。她幽得天然,奇得自然,险得飘然,雄得浑然,秀得怡然。她不染红尘,甘于寂寞。
尧山景区山石
尧山景区之云雾缭绕山是风景画,石是园林诗。山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花岗岩的节理发育,在大自然数千万年的雕塑下,使山体的脊线发生剧烈的变化,石峰林立,绝壁层层,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景区内海拔在20xx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遥望诸峰,出于云烟之表,近睹山势,宛若秦宫汉阙。千丈崖大气磅礴,凤凰台壮美飘逸,姐妹峰洒脱舒展,白牛城雄浑苍郁,而冠领风景区大名的“石人”,则横空出世,俯瞰万象,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瑰伟神奇。
石,是山的筋骨,水是山的血脉,这筋骨与血脉,造就尧山景区的锦绣风光。山中许多山峰,奇石,神气珍秀,浑然天成。已命名的240多处自然景观中,大小40座山峰,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主峰玉皇顶2153米,真是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尧山景区山峰多,石多,名也多。有的相形而起,有的取自优美的神话传说。登北观景台,远望主峰玉皇顶,只见玉皇顶如出水芙蓉,云遮雾绕,若隐若现。石人峰、老君峰、仙人峰,如西天飞灵。凤凰台翘首远望,大金龟窥日望月;青龙背如巨龙腾空昂首。矗立蛤蟆石,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和合峰、象鼻峰、报晓峰,美不胜收。
尧山景区,山高松奇,由于高寒、光照、山峰、岩石与雾的影响,有许多松树,造型奇异多样,有的盘根错节,玲珑吐翠,有的根似龙爪,破石而立:还有的似松还似字,似画又似松,真乃奇松也。
山无雨不雾,山无水不秀,尧山景区就拥有奇异众多的溪流、瀑布。黑龙潭、白龙潭、东龙潭,潭潭之上倾泻,瀑瀑之下,清水奔涌,有的如龙腾虎跃,声震峡谷;有的如思君淑女,水帘挂壁;还有的天地一线,齐秀无比。白龙潭瀑布,大雨过后,数不尽的涓涓细流,汇成一道从天而降的银色巨流,狂妄不羁,轰然而坠,巨大的冲撞力,激起无数细小水珠,动天撼地,如风雷之势。
天下第一滑
尧山景区之2800多米花岗岩滑道尧山景区最绝妙的道路乃号称天下第一滑的尧山景区滑道,俗称滑滑梯,2800多米的花岗岩滑道,在密林中区区折折,顺山而下,自揽胜台北下至白牛城口,以自然山势下延,盘旋曲折。全长2800米,分为六段,每段均在400米左右,滑道槽用抛光花岗岩板铺贴,槽宽60厘米,扶手高40厘米,依靠重力自然下滑,安全、舒适,游人乘坐滑道既减轻下山的疲劳,又可以享受下滑中的惊险刺激。沿途可观二将军、聚景台、青龙背、西城将军、巨蛙峰、和合峰、北城门等景观,真可谓天下第一滑。
石凤索道,在石人沟口至凤凰台南侧,全长999米,垂直341米,装有70个吊篮,一字拉开,循环转动,每小时可单线运客320人。这70个黄色吊篮,好似两串灯笼,在绿色的山谷中,缓缓上下飘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在这里,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可以尽情尽兴地滑,无拘无束地滑,置身其中那欢声和笑语,早已将登山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那童年的欢乐又在大山中再现它不仅减轻游人登山的疲劳,又给景区增添一道风景。
飞瀑流泉
尧山景区之九曲瀑布“飞瀑挂绝壁,幽泉石上流。”尧山景区有无数迷人的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景区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
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潇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九曲瀑布、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
饱览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后,你还可以在景区内洗洗温泉。在尧山景区脚下,沿沙河谷地一线,有上汤、中汤、下汤等五处天然温泉群。水温高达60多度,温泉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此外,尧山景区景区内还分布着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原始古朴的百瀑峡民俗风情谷、千年古刹文殊寺、鲜为人知的秘洞山庄、亚洲最大的航空博览中心等景点。
尧山景区秀美景点
【玉皇顶】主峰玉皇顶,又称蛤蟆石,海拔2153.1米。尧山景区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天路】天阶栈道是尧山景区景区的人文景观,是在西城墙的悬崖峭壁上由人工用钢架结构焊成的通行悬梯,它北起三松台,南到西城门,全长416米,天阶175级,始建于1995年。倚栏俯视,脚下绝壁万丈,如刀削斧壁,深不见底,给人们以人腾空的感受,是尧山景区最险要的景观之一。
【青龙腾云】青龙背是尧山景区景区的重要峭壁峻峰景观。该景点海拔高度在1664米至1775米之间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峰脊是一条400米长的“空中走廊”,最窄处不足0.5米,最宽处只有3米,岩石犬牙交错,呈据齿状排列,峰脊之上,苍松挺拔,枝繁叶茂。整个脊背高低起伏,如一条蜿蜒蛇行的青色巨龙,最西端的西门将军矗立云头,犹如高昂的龙头。加上尧山景区原有龙山之说,原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赵国成为其命名“青龙背”,青龙背上处处皆景。宽不盈尺的步行道曲折前行,两面俱是万丈深渊,脚下云涌雾起,寄生树,迎客松、华盖松等奇松古树夹道相迎,向西俯视可见索道、姐妹峰,平视可见凤凰台、西观景台,向南可仰视石人三峰、天书廊,东北面俯视伴仙居景区诸景。
【凤凰台】 凤凰台系尧山景区景区的象形山石景观,位于西观景台北侧50米处,石峰相对高度约200米,直径约60米,四面均为绝壁人不可攀,其顶部较小,宛如凤鸟灵秀的头部,中部呈弧形微向西倾斜,构成凤凰腹部向前悬浮的轮廊,东南侧斜面上,由于长期的外力雕凿,鼓起的岩体斑剥嶙峋,奇松异花,点缀其间,宛如凤凰的锦羽。整个石峰矗立于幽谷之中,谷中林木越幽深云遮雾掩,在云雾的烘托下,如一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凤凰台。
【和合峰】和合峰是尧山景区景区的峰丛景观,一高一矮两峰,似情侣、似夫妻、似兄弟,紧紧依偎。传说,和合峰为和、合二仙的化身,和、合二仙原为兄弟,二人互敬互让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化石与此。和合峰上粗下细,卓然挺立,打破传说意义上下部粗顶端细的山峰造型,堪称奇景。山峰顶部青松挺立,周围群山环抱,铺青叠翠,春季山花烂熳,秋日红叶争辉,四季景色如画。
【将军雄风】将军雄风系尧山景区景区的著名景观,位居景区48将军峰之首。其相对高度为333米,直径约100米,中部以上为圆柱体,壁面光滑,无可攀援。峰顶有几十棵古松,上部一侧人的五官轮廓明显,传说为伏牛大战中统领天兵天将的大将军之化身。因上部呈笔峰朝天的巨笔状,1993年,原河南省省长称其为“神笔峰”。
【幽泉石上流】山环水流,水贯山行,这是尧山景区的一绝。景区内沟谷纵横、岩壑幽深,山涧水流叮咚,终年不竭。清泉从岩缝里流出,丝丝缕缕,琴韵铮琮;溪水在乱石谷中分分合合,跌跌荡荡,时而如不羁野马,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时而如多情少女,低吟悠唱。最美石板河,她藏身于将军谷底,河底全是被流水磨光的花岗岩石板,通体一块,平滑如砥,两岸青山如翠,绿荫覆盖,溪水明净如鉴,映照两岸芳林秀峰,幽静雅致,别具一番韵味。
尧山景区景区神奇传说
尧山景区不仅是一座以自然风光著称的大山,而且是一座有丰富传说故事的人文之山。考察尧山景区地区的传说,大致可将其分为几个类型。
关于尧的传说。尧山景区得名很早,《山海经》中有“大尧之山”之称,关于称名尧山景区的原因,曾做过鲁阳太守的我国著名的地理学者北魏郦道元就认为:“鲁县立尧祠於西山,谓之尧山景区也。”尧是有伟大功业的中华文明先祖,又是传说时代的人物,许多地方都有其活动的传说,尧山景区也不例外。
关于刘累的传说。刘累是有文献记载的传说人物,他是养龙专家,战国《左氏传》说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又使求之,惧而迁於鲁县”,被称为“御龙氏”。他在尧山景区设立纪念其祖先尧帝的祠庙,东汉张衡《南都赋》中记载有此事:“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尧山景区。”刘累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刘姓人物,被奉为刘姓始祖,是刘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大批刘姓后裔前来寻根祭祖。而刘累及其养龙的传说遍布于尧山景区及平顶山地区,因此平顶山也被世人誉为“龙的故乡”。
关于墨子的传说。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他的故乡就在尧山景区脚下,传说出生地是尧山景区镇的竹园村,归隐地在熊背乡的土掉沟,因归隐时改姓为“黑”,人们称其隐居地叫“黑隐寺”。尧山景区一带有非常丰富的墨子传授人们技艺、教练徒弟的故事、歌谣和传说遗迹,这些传说和遗迹都有力印证墨子是鲁山人的事实。
关于温泉的传说。鲁山温泉自古有名,“汤谷温泉”是古代鲁山八景之一,是中国古代七大温泉之一,集中分布在尧山景区地区沙河两岸,《水经注》中记载:“水出北山阜,七源齐发,炎热特甚。”传说是商汤发现并在这里沐浴,商汤被尊为温泉之神。
关于尧山景区的传说。尧山景区以奇山怪石、灵泉飞瀑著称,这里处处有胜景,处处有故事,传扬的是传承千年的伏牛传说。这个传说集聚中国家喻户晓的玉皇大帝和嫦娥等神话人物。传说很早以前,当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剩下一块五彩顽石,双黑双秀丽,年深日久,修练成石人大仙。天宫中为王母娘娘耕地的白牛给月宫中的嫦娥效劳,得罪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以白牛违反天规为名,把白牛打入凡间东海,嫦娥请来白牛的师弟蟾蜍,吸干海水,救出白牛。白牛大反天宫,玉皇大帝派他的亲外甥二郎神带领天兵天将征伐白牛,王母娘娘亲自督战,战场就在八百里范围的豫西山区,主战场在尧山景区。石人来援白牛,一步迟来,鸡鸣天曙,战场化作八百里伏牛山脉。尧山景区的诸峰奇石都与此传说有关,如,囚禁白牛的地方叫白牛城,蛤蟆石就是讲义气的蟾蜍,一顶轿即王母娘娘所乘的轿子,石人就是顽石大仙,还有校点天兵天将的聚将台,天兵天将则化为座座将军石峰等等。成仙是假,奇石是真,令每位来此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赞叹不已。 尧山景区伏牛传说是豫西地区伏牛山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阳、南阳等地区都有不同版本的伏牛传说。
关于尧山景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传天上的神牛偷饮玉皇大帝的玉液,潜逃到此地,玉帝派遣75个天神下凡捉拿,王母娘娘感受念神牛一生耕耘,不辞劳苦,便乘宝轿,率领瑶池神蛙、神龟前来搭救。不料金鸡一声啼晓,惊得王母娘娘弃轿腾云而去,所有的天神将军、白牛、神龟以及宝轿都立地定格,幻化成岩石,永远留在这里。成为不朽的神话!
除上面所说的几类传说外,还有刘秀训练士兵的跑马场等故事。综观这些尧山景区传说,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给尧山景区景区平添许多人文内涵。这些传说有的是尧山景区独有的,有的是与其他地区传说相通的,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人文色彩,彰显尧山景区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反映当地群众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有尧帝、商汤、墨子、刘累这些圣贤传说人物,有嫦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白牛这些神话人物,尧山景区才更有灵气。
尧山景区优美的神话传说给一座座山峰罩上神秘的面纱。石人有开阖石壁,给汉王指路之说,七十二峰有七十二将军奉玉帝之命、下凡捉拿白牛之说;千丈崖等奇峰怪石,有女娲炼石补天之说。众多神话传说给尧山景区增添虚幻迷离的色彩。难怪众多专家评价尧山景区险于华山、娇羞黄山、秀压峨眉。
尧山景区景区迎凤索道
迎凤索道,系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奥地利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车厢式索道。索道全长2746m,线路高差949.5m,最高时速6m/s,车厢容量8人,单程运行时间8.55min,单向每小时最大运量1200人次。票价暂定为:上行80元/人,下行60元/人,通票为120元/人。迎凤索道的运行将大大提高尧山景区景区接待游客的能力。
迎凤索道位于迎凤树至好汉坡之间,凌空飞跨三道奇峰峻岭和梨花谷、神鸡峡、红枫谷等三条幽深峡谷。乘坐索道,既可在安全、舒适的全封闭车厢中浏览南天门、双菇峰、送子观音、圣母峰、报晓峰、竞秀峰、白牛城、青龙背、王母山等许多其它线路看不到的秀美风光;更能在此特殊旅途中体验到穿山跨谷、腾云驾雾,在空中以全新视角鸟瞰尧山景区景区全貌的美好享受和难得经历。
从海拔20xxm的索道上站至主峰玉皇顶,为一条全长1000m、掩映于险峰绝壁之间的高标准仿生态栈道,沿线奇峰耸翠,云雾飘渺、移步换景、风光无限。置身期间,犹入仙境之美妙。
乘坐迎凤索道,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体力,观赏到最佳、最多的秀美风光,不失为您最佳的选择! 郑州至尧山景区景区高速公路 郑尧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交通部 20xx 年 “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是河南省高速公路“ 686 ” 建设规划网的一条重要连络线,也是新规划“两桥三路”中的“中央辐射线”,更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上果断决策,建设的一条能源和旅游大通道。郑尧高速公路是一条旅游快速通道,全长182.247公里,双向四车道,项目总投资估算 83.2 亿元,由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郑尧高速公路北起郑州西南荆寨,从红花寺东南上郑州市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向西南经新郑、长葛、禹州、郏县、宝丰、平顶山、鲁山等9个县(区),终点至尧山景区(石人山)风景名胜区。其间,连接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许昌至登封高速公路、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等多条干线公路。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__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__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__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__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鸡冠洞风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城西三公里处,景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游;春天,春花烂漫,十里飘香;盛夏,浓荫蔽日,飞瀑流泉;金秋,红叶满山,层林尽染;隆冬,冰挂银条,松柏凝翠.区内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鸡冠洞风景区"
鸡冠洞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她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专家考证,她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险探幽,奇险.惧而返.
鸡冠洞,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区连缀而成,依次为"玉住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瑶池宫","石林坊",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飞禽,如走兽;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帘,如帷幕,其景观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俏,一片片庞大的石幕犹如琴瑟,以石轻击,琴音清脆,余音袅袅,万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给静逸的鸡冠洞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鸡冠洞旅游资源丰富,洞中共有大小景点168个,尤其以"众仙迎客","金龟渡仙翁","贵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戏著","鲤鱼戏水","八仙拜寿",等88各景观,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倍受广大游客青昧.
鸡冠洞考古研究价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钟乳,石笋密布,据科研数据表明,较长石笋在18.4万年前就已行成,现在通过石笋的内部结构、层关结构以及沉淀下来的物质,可考察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莲花盆等,它们的结构成因及特征、形状属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
鸡冠洞中一年四季恒温18°c,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内寒气侵袭,清神爽心,爽凉宜人,被称为"自然空调"。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七年被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省风景区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为鸡冠洞欣然题名"北国第一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鸡冠洞作出了"景观壮、堪称北国第一洞府;成因独特,正是国内首家龙宫"的权威性评语。
目前,鸡冠洞正以崭新的姿态、优质文明的服务,迎接四海宾朋观光游览。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风景名胜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区域分布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历史文化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_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_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_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2022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各位朋友:
大家好,鸡冠洞风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城西三公里处,景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游;春天,春花烂漫,十里飘香;盛夏,浓荫蔽日,飞瀑流泉;金秋,红叶满山,层林尽染;隆冬,冰挂银条,松柏凝翠.区内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鸡冠洞风景区"
鸡冠洞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她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专家考证,她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险探幽,奇险.惧而返.
鸡冠洞,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区连缀而成,依次为"玉住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瑶池宫","石林坊",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飞禽,如走兽;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帘,如帷幕,其景观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俏,一片片庞大的石幕犹如琴瑟,以石轻击,琴音清脆,余音袅袅,万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给静逸的鸡冠洞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鸡冠洞旅游资源丰富,洞中共有大小景点168个,尤其以"众仙迎客","金龟渡仙翁","贵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戏著","鲤鱼戏水","八仙拜寿",等88各景观,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倍受广大游客青昧.
鸡冠洞考古研究价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钟乳,石笋密布,据科研数据表明,较长石笋在18.4万年前就已行成,现在通过石笋的内部结构、层关结构以及沉淀下来的物质,可考察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莲花盆等,它们的结构成因及特征、形状属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
鸡冠洞中一年四季恒温18°c,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内寒气侵袭,清神爽心,爽凉宜人,被称为"自然空调"。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七年被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省风景区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为鸡冠洞欣然题名"北国第一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鸡冠洞作出了"景观壮、堪称北国第一洞府;成因独特,正是国内首家龙宫"的权威性评语。
目前,鸡冠洞正以崭新的姿态、优质文明的服务,迎接四海宾朋观光游览。
河南的感人故事心得体会及收获 河南感动故事(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