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动态网页技术简介范文 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主流动态网页技术简介范文(推荐)一
设有党总支委,负责领导部署、研究解决公司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事项,下属4个在职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党总支有5名委员,包括书记1人、纪检委员1人、组织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群工委员1人。
20xx年,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每月主题党日为载体,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0xx年度公司业务工作及党建工作有序展开。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公司所属基层党支部开展了集中学习、省直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听专题党课等活动,用网上学习近平台、qq群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视引导和教育,有效的促进了支部党员思想状况的整体提高,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党性修养、敬业精神等都有所转变。公司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具体表现出理论学习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富有正能量等。
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全体党员均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等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上级党组持续一致。全体党员对于重大社会事件和状况,能够拥护政府对重大社会事件的处置和决策部署。
在理论学习上,大多数党员均能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学习氛围浓,结合工作实际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在工作方面,大多数党员均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2019年度公司在建各项工程任务重、压力大,大部分的党员干部业务骨干抗住压力,按照上级单位的指导意见,把质量、安全生产、现场财务监管等工作做得更细致,践行“奉献、团队、创新、服务、实干”企业精神。
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大多数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强,注重自身的党性修养,能够坚持理想信念,具有宗旨意识;工作作风扎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做表面文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论学习浅层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掌握和理解还不够,学习教育宣贯的形式还有待丰富。
2.看待问题缺乏群众角度视线,导致解决群众问题不够及时主动。
3.存在一定形式主义现象:在工作落实上,以转发文件当工作布置,抓落实“一阵风”,部分党建、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会议、文件层面,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够强,督促落实不够;“好人主义”思想还未完全克服,职工工作纪律约束力不够。
4.部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积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固守成规、循规蹈矩、安于表面。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要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推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建好资料基础台账;加强与员工的交谈沟通,增强交融;坚持勤观察,从员工异常言行中发现隐匿问题,做好员工思想工作预警;坚持走访前线、外点,摸准摸透员工思想动态,掌握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苗头,把问题解决在最底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党员学习活动,继续推行《党章》、《纪律处罚条例》等党内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强化对党员的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加强学习考核力度,促进党员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宣传工作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公司改革发展全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履职担当、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等工作,利用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加强政策宣传,大力宣传上级单位以及公司重大决策、重要举措、管理创新,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公司发展动态、战略方向增强企业与员工的沟通。
3.积极转变作风,强化担当作为
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作风建设不松劲,严格按照要求做人做事,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坚决反对、自觉抵制“四风”的侵蚀,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精神、抓落实的力度、破难题的勇气,强化担当作为,激励干部锐意进取;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主流动态网页技术简介范文(推荐)二
——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之际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29年党的历史,是90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29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着重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本编记载的这段历史既保留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某些特点,又孕育了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这样的基本认识,用历史事实说明徘徊中前进局面的出现,以及继续前进的趋势。这样把握,为《党史》二卷记述的这29年历史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前景。
全书结束语的标题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伟大成就”反映的是党领导人民在这29年中的不懈奋斗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基本经验”反映的是为何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以及期间发生严重曲折的缘由。告诉人们正是因为我们党全面正确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才成功地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党史》二卷把29年党的历史放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充分展现这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是深刻影响新中国历史发展的29年。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党史》二卷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
(一)坚持实事求是记载这29年党的历史,充分肯定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仅贯穿和体现在《党史》二卷对大量史实的叙述中,而且集中体现在结束语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9个方面伟大成就、10个方面基本经验的概括中。“伟大成就”是对29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基本经验”则是对主流和本质的认识升华。
《党史》二卷对29年党的历史取得的成就的表述,主要围绕6个方面展开。
第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统一战线。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后,党领导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经历曲折,但仍取得重要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经济建设,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两弹一星”等科研成果集中展现了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所有这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人才,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的引导下,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得到荡涤,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新道德逐步形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状况。
第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防力量与广阔领土极不相称的状况。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壮大和提高,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六,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新
主流动态网页技术简介范文 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