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规定的认识 2023年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职业道德考核(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规定的认识 2023年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职业道德考核篇一
打基础、强基层是全面推进医改、建设健康贵州的关键环节。
2016年,省政府下发《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计划明确,自2016年至2018年,全省将投入80亿元,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岗位轮训计划、骨干培训计划、全科医生培养计划、人才引进计划、千人支医计划等全面提升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能力。
截至目前,已招收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3735人参加学历提升,轮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96796人次,培训技术骨干7003人次;招收全科专业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800名,全科专业规培学员804名,助理全科医师549名,全科转岗培训744名;组织1356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驻点帮扶452家乡镇卫生院;引进博士55名、硕士643名。
针对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省创新实施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
2016年底,就已经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配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2296所农村中小学校配置12708名校医的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以及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25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这无疑对推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全省医改改革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17年,全省投入15亿元,一次性为154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齐9类数字化医疗设备,率先全面建成上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覆盖省、市、县、乡的五级远程医疗体系。
同时,投入1.9亿元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医药监管平台。不仅如此,还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建成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并上线运行,全面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基础平台,实现了“五个全面建成”。
与此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全省遴选140个重点项目实施“百院大战”建设,总建设规模958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约500亿元。目前建成23个、在建64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拟建项目已全部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或项目储备。
截至2016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人员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较2012年分别增长53.99%、50.77%、44.40%、37.59%、72.86%。
此外,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也取得突破进展。2016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结果跃升至全国第四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全省9个市州全部纳入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地市,全部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以市级统筹为基础,出台城乡医保整合“六统一”政策,率先在全国实现新农合跨省异地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住院、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全面实施,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两票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
2023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规定的认识 2023年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职业道德考核篇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卫生健康事业,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各级党委政府把卫生事业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快推进,并实现跨越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951年6月,正式成立贵州省卫生厅,统筹推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1958年,全省建成医、防、保三个纵向体系较为健全的服务网络,省市县乡村都有了医疗机构,省级、专区、县级有防疫站。到1978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6274个,是1950年的74.7倍;病床40274张,是1950年的43.12倍;卫生技术人员58190人,是1950年的87.5倍;平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由1950年0.06张增长为1.40张;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50年0.05人增长到2.17人。
——1978年至2012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中医药保健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医药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显著提升。2012年,人均预期寿命71.62岁。与1978年相比,全省医疗卫生机构27379个,增加了21105个;病床144877张,增加了104603张;卫生技术人员19.21万人,增加了13.39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3.92张,增加了2.52张;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5.51人,增加了3.34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到现在。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等重大举措,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2018年与2012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达74.19岁,提高了2.57岁;医疗卫生机构28072个,增加了693个;病床245639张,增加了100762张;卫生计生技术人员32.35万,增加了13.14万人;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6.82张,增加了2.9张;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6.82人,增加了1.31人。
凝练“十个坚持”,明确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观点、新部署,创造性地将其凝练为“十个坚持”:(1)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2)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大健康产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4)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保障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5)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补齐卫生与健康事业短板;(6)坚持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7)坚持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学理念相融相通,中西医并重,落实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走好医学发展的科学之路;(8)坚持统筹协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9)坚持生育政策与其它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0)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十个坚持”已成为指导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发生深刻变革、必须长期践行的最新理论成果,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肯定和系统内外的广泛认同。
着力补齐基本医疗短板,高质量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着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2018年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了17.18万人,健康扶贫工作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从2015年6.83%提高到13.73%。深入开展健康扶贫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19年5至7月,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组织4952名干部,分三批深入所有县(市、区),逐乡逐村开展现场指导;8月份再次进行点穴式“回头看”,补齐基本医疗短板,确保年内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全力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大病病种扩大到25种。保障农村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将1627个监测点纳入全省农村小水窖饮用水水质常规监测。全力做好“万医下基层”大型义诊巡诊活动,先后8次均组织1万余名医护人员,深入66个贫困县开展义诊巡诊。创新开辟远程医疗“贵州路径”,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央视《新闻联播》作了长达2分钟的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进行了重点报道,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点赞的唯一省份的唯一工作。遴选102个项目全面实施“百院大战”建设,已建成33个、主体工程完工48个、正在实施主体施工13个、实施基础施工8个。深入开展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国家和东部六省八市共266家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我省217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共培训医院管理和学科骨干230名。大力开展“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工作,54名院士、1116名核心专家加入,37名院士在贵州建立43个工作站(室)。
持续深化医改,更加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分级诊疗试点覆盖全省9个市州,2个市纳入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35个县纳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在持续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遴选42所公立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督医”制度,推进全社会参与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制度加快统一,大病保险分段支付比例最低档次提高到60%以上。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首次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全省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全国率先将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纳入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党的建设和医院管理“双千分制”双线考核,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6、2017年均排名全国第4,2018年获中央奖励资金974万元、位居全国前列。国务院先后将余庆县、遵义市、福泉市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进行表彰激励。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018年,全省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437.90/10万,传染病发病率连续9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成为全国第九个消除疟疾省份。免疫规划,地氟病、地砷病等地方病防控,麻风病、寄生虫病防治等工作全国持续领先。2019年8月,我省启动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基础保险项目,迈出由“财政补偿”向“保险补偿”的第一步。率先在全国基本建成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形成独具贵州特色的空水陆一体化山地特色救援网络。深入开展创卫工作,全省已经命名的国家卫生城市有8个、国家卫生县城26个、国家卫生乡镇193个;已通过评审待命名的国家卫生县城13个、国家卫生乡镇218个。全省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占比达到53%,我省国家卫生乡镇数量全国第一。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全省建成2家省级、7家市级、57家县级中医医院,16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5个乡镇卫生院、2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6
2023年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规定的认识 2023年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职业道德考核(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