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英雄 项羽是英雄还是莽夫(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项羽是英雄(精)一
当时的时局对刘邦是不利的,若项王一举入关杀死刘邦还好说,问题是他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就不好了,刘邦手下虽说只有十五万余兵,但尽待在关内,加之刘邦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们大多对刘邦十分忠心,倘若得之刘邦已死,必尽其力而反之,彼可于大路埋伏(项羽素傲,必取大而舍小),但见来时可往来冲突,却不与其正面交锋,此可疑其兵也,然后可使一人佯装投降,传书与羽言其为内应,里应而外合也,羽必信之,待羽入城,三下围攻,可擒矣(此乃关门打狗之策)。
项王可能考虑到此为人和与他势力不利也,故作个顺水人情,放刘归去。
刘邦善用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也正是如此,项王手下如韩信、陈平等皆降刘邦。项王会败,这是一个原因,可胜败兵家常事,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会抹杀真英雄的形象。
项羽不肯学书,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不肯学剑,剑一人敌,要学的是万人敌。他打仗不管兵法,每战必披甲持乩,亲自出战。一者鼓舞士气,二者削敌锐气。真英雄莫过于此!羽曾以3万楚军大破汉兵56万,打得刘邦抱头鼠窜。这是多么的霸气啊!项王曾和刘邦讲和,划鸿沟为界,这是多么的豪气啊!他曾因兵败,而在乌江自刎,这是多么有骨气啊!
无论是打仗,做人,甚至是作诗,都掩饰不了他的英雄之气:
力拔山兮气慨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
项羽的这首诗也因此流传千载。
司马迁说过:“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我想这是对项羽英雄之气的最好诠释吧!
项羽的死,不在与别的,只是他的英雄气,是他那天生的英雄气,注定了他悲剧般的命运!
推荐项羽是英雄(精)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三)知识梳理
一、多义词
1、项王军壁垓下( ) 岸土赤而壁立( )
2、自为诗曰 ( ) 为诸君溃围 ( )
赤泉侯为骑将 ( ) 吾为若德 ( )
吾为公取彼一将 ( )
3、虞兮虞兮奈若何 ( ) 吾为若德 ( )
4、亦足王也 (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 )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 以无厚入有间( )
7、籍独不愧于心乎( ) 然今卒困于此( )
8、天之亡我 ( ) 汉军乃觉之( )
9、乃有二十八骑(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 2、力拔山兮气盖世( )
3、直夜溃围南出( ) 4、常幸从( )
5、然今卒困于此( ) 6、期山东为三处( )
7、骓不逝兮可奈何( )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9、地方千里( )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推荐项羽是英雄(精)三
我到达垓下的时候,正是黄昏。乘了五百多公里的车,浑身疲惫不堪,一下车,我还是急切地向垓下遗址走去。天突然刮起了大风,吹得人有些摇晃。终于,遗址已在眼前,我在安徽省人民政府立的写有“垓下遗址”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站住了,目光投向沉沉的暮色。身后,已是万家灯火。
(环境暮色沉沉,万家灯火,在这种环境下看项羽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垓下遗址”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旧属灵壁县)。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与项羽在此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这就是“垓下之战”,这场战役后被军事家们列为世界七大战役之一。战役期间,项羽屯兵的据点称霸王城。霸王城是一座土城,呈椭圆形,占地400多亩。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土墙轮廓依稀可见,护城河里虽然淤泥壅塞,但旧貌尤其清晰。垓下遗址上今天已遍是田园村庄,霸王城上的村庄就叫古城村。
月亮升起来了,周围有一圈光晕,今夜的月亮像时空深处一滴悬而未落的泪水。在垓下的月光里我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注意月亮的作用,以景衬情,悲壮)说起项羽,那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他从江东起兵后,身经大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天下为之震惊。想钜鹿之战,他和士兵只带三天口粮,烧毁营舍,破釜沉舟,那是何等的胆略与豪气!然而,他在垓下时已是雄狮犹困,汉军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啊,每一声战鼓,每一声呐喊,步步紧逼绝境中的英雄。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也似今夜的这般月色吗?当四面楚歌声起,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披衣而起,独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能说些什么呢,说再多安慰的话也不能改变现状。她能做的,只是表明自己和项羽不求同生只求同死的心迹,她抽出剑,剑光如雪,边舞边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英雄美人,一歌一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引颈而刎。这是绝世红颜生命的最后一刻,天地间涌动着一股悲壮凄艳的气氛。英雄泪,美人血,二者在风中洒落,混合,流淌,世间还有什么比此更令人断肠!
那晚,垓下的月也同今夜一样像一滴泪水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霸王别姬,多少年来,京剧舞台上一直在慷慨悲凉地唱。霸王别姬,总是告别。人生就是不断地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故乡,告别心爱的人。最终,人也要同自己告别,这样就过完了一生。(由月这一意象联想到离别)
项羽的垓下之诗更是抒尽了一个末路英雄心中的无奈和苍凉。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此诗“把人类看作是无常的天意支配下不安定的存在”(《中国诗史》,安徽文艺出版社)。“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对命运对无望的前路悲壮而激烈的叩问。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举步就是深渊。这个末路英雄悲怆的绝唱总是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败了就败了吧,在天地间树立一个悲壮的坐标,好在历史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败在刘邦这样的人手里让人总有些不服。刘邦何许人也,《史记》中说他“好酒及色”,一个经常赊酒喝得烂醉且好色
项羽是英雄 项羽是英雄还是莽夫(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