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保护心得体会简短 职业健康安全心得体会感想(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职业健康保护心得体会简短一
一、确定目标:
总的目标:顺利完成学业、研究生的学习,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人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在保险精算专业的工作者。进入保险公司或银行工作,成为公司的上层人士。
大体可归二个阶段
1、在校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要提高自己一些技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
2、离校以后,不做金钱的奴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希望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二、可行性分析
1、自我分析:
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及方向,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势。
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目标。2)能力劣势:一件事做第二遍定会出错;做事过于理性,而有时候应该是按常规出牌的;有严重的个人中心主义,有时听不进别人的劝导。
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的训练,譬如,要多练练写作,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等等。
2、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能力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我的学习费用为全额贷款。我的父母亲的工作不够稳定,所以经济收入不稳定。家庭文化氛围一般,弟弟上高三,父母亲均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支持我们最低完成大学教程。
3、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生活环境一般,教学设施齐全,且比较先进,教学水平也较先进,。
4、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不过,我国统计学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希望以在千万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5、职业环境分析:
在我国,由于保险精算为新兴专业,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目前很大,社会需求供不应求,前景不错,但也因此,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发达,(要干实事最好去国外进修发展),报酬也非常高。
6、行业环境分析:
将来我希望进保险公司工作。精算学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幼童期,不够壮大;但就业范围比较广,现在的医学、保险、经济等方面均可,容易找工作,待遇也很高,且国内此类高端人才及技术缺乏;正提倡培养该方面人才;现在自己多考些证,以更易游刃于上述就业范围。
三、职业方案
即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大致分三阶段。
1、大学期间:20xx年~20xx年
1)大三,四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保险精算学的基本知识。
2)大四前英语6级争取过600分,积极考托福,希望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自由交谈,
3)大三前考取全国计算机三级证书。
4)从大一我就开始学日语了,希望能用日语和商务伙伴自如沟通。
5)假期实习(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积累社会经验。
6)坚持锻炼身体
7)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8)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享受友谊。
2、大学毕业的五年:20xx年~20xx年(随机应变)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准精算师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合资保险机构预算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预算方面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预算助理年薪7万
3、基本稳定阶段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精算师考试
职务目标:各大保险公司总部预算工作者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保险行业各种技能,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
经济目标:年薪20万以上
四、实施办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xx年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拿到准精算师资格证。时间:长期
(3)攻读精算师。时间:长期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五、职业生涯检测与反馈
1不断寻找差距:1外资保险先进的精算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作为精算师所必备的技能、预算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2不断缩小差距的方法:1找出自己的缺点不断学习,改进。2加深和同事讨论交流,向高人学习;3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
一、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浅近。
困惑和迷茫是不少大学新生的心理经历。究其原因,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只是一味地学习,即便参加过一些工作和活动,对于步入大学后生活的变化仍表现出不太适应,主要地表现在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习惯了中学阶段一心一意考高分这种简单的生活之后,面临着需要自主选择自主规划的新生活,很多大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这也成为他们选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动力。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恰当的期待,他们往往期望学一点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一揽子解决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他们知道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但往往只关注眼前或短期的目标。“理想”是他们眼中的奢侈品,长远的规划敌不过当前的目标。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这种状况到了高年级就尤其明显。
二、关注自我多关注外部环境少。
一般来说,自我探索和外部环境探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基点,它们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但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在自我探索的部分,更多地运用各种量表和职业生涯规划所教授的技术去了解自我。在大学生所撰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最大部分的内容往往是自我探索的成果。实际上,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对外部环境的不了解甚至是无知才是更多大学生面临的更切实的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制定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和视野仍局限在有限的校园内,不知道如何去探索和了解外部环境,或不敢迈出走出校园的步伐。这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外部环境探索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出对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导向性作用。
三、偏重于外职业生涯规划。
内外职业生涯,是职业生涯规划一组常用的概念。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职务、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当前,很多大学生的目标多停留在外职业生涯上,他们更关注在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企业做什么样体面的工作,能够有什么样的薪水和怎样的升职空间,而对自己的内职业生涯较少关注或有所关注但仅仅停留在考取各种证书以增加所谓的“就业竞争力”上。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整体社会环境使然,另一方面则由于大学生忽视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而仅仅注重训练有助于求职和职业选择的技能。这种对于综合素质养成的忽视,导致他们对实现生涯目标急功近利,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过多地以“有没有意义”为标准进行衡量,从而带来对目标能否实现过多的焦虑和恐慌。这种焦虑和恐慌往往又使他们错过了综合素质养成与提升的更多机会。
主题职业健康保护心得体会简短二
“如果你了解自己,能够明白地做自己,职业规划就如同虚设。”
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一是确定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那些彷徨在成功边缘的人,尤其期望有人帮他们规划一下他们的职业生涯,更有甚者完全依靠职业规划,想把自己的人生画在纸上,按图施工。这些人,可能不只做过一个职业规划,但仍然找不到最好的最理想的工作。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职业顾问的数据统计,只有不到20%的人在真正“适合”的职位上工作,而且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分析透彻,所以发展前景广阔;近50%的人与职位的契合度只达到了基本合格水平,许多局限性造成他们的就业范围十分狭窄;剩下的就是个人与工作不能匹配的人群,他们始终徘徊在“理想的工作”之外。这些数据可能会吓倒你,但仔细想想谁能真正了解你是谁,擅长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呢?所谓的职业规划师设计的蓝图一定适合你吗?你就甘愿做一个按图施工的人吗?
而乔布斯呢,他的人生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规划,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是什么。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就会事半功倍。
看看乔布斯的简历你可能就会明白,职业规划是给那些毫无目标,不断徘徊的人发明的,而像乔布斯这样了解自己,只做自己的人来说,职业规划就如同虚设。
1972年,乔布斯17岁,他来到位于波特兰大的里德学院上大学,在那里开始学习印度佛教,从学生宗教领袖那里学会了如何做推销。在那里读了6个月后,乔布斯决定退学,他没有进行什么职业规划,也不相信那些职业规划师为他规划什么职业,他知道他需要什么,知道怎样去做,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这样做是对的,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1974年,到印度朝圣后,他认为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比佛教大师要大得多。于是他回到硅谷参加了沃兹创立的自制电脑俱乐部。20岁时,乔布斯和沃兹办起了苹果公司。10年后,苹果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亿元资产、4000名员工的大企业。
事实证明,当年乔布斯的选择没有错。在30岁那年,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公司。这时的乔布斯也没有进行什么新职业规划,他依然是做自己想做的事。1997年7月因连续5个季度亏损,当时“苹果”已
职业健康保护心得体会简短 职业健康安全心得体会感想(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