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心得体会总结 考试分数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分数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基本性质》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真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大小等知识,为后续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真假分数,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及商不变性质,再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
(一)故事设疑,揭示课题。我将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八戒吃第一块饼的14,沙和尚吃第二块饼的28,悟空吃第三块饼的416,他们谁吃的多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这个环节设计学生动手折、画、标等活动,折出14,28,416,用彩笔在折的圆上涂出14,28,416,再用铅笔标出分数。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索,寻找规律。请同学们观察14,28,416 ; 3|4,68,1216这两组分数,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分数又有什么变化?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如果没有概括出“把0除外”就设计一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就顺势进行验证。推导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设计有简单到复杂,例:分数的分子乘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 ( );23=()18621=2()等这样的题,进行练习。
(四)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小结分数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商不变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然后比较这两个性质的联系。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共建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灵活迁移应用,触类旁通。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将设计从巩固到思维拓展三个层次的练习。
1.
2. (1)把5/6和1/4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2/3和3/4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考考你:1/4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六)全课小结
现在让我们看板书,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比上眼睛想一想,觉得把内容记下了,就微笑一下,是不是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是呢?
关于分数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图形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怎么就可以转化为乘它的倒数了呢?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概括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迁移类推、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
3。 获得成功的体验,认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在新课之前,我先做了个复习铺垫,让学生算算小红步行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引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然后呈现了书本上的主题图,把抽象的计算置于具体的情意中,通过解决“谁走得更快些”,列出分数除法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初步猜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猜想以后,我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小明速度的问题,感受算理,推导算法,从而来验证当初的猜想。这部分的数学内容我主要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将2÷2/3转化为2÷2×3表示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转化为2×3/2的依据又是什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每一步的转化都是新、旧知识、方法的转化。质疑:对于两个数都是分数的除法算式适合吗?再次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验证“前面总结出的方法是不是对其他除数是分数的除法也同样适用?”深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的设计,我意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而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用。
总结出算法之后,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来概括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出示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上节课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算理,统一了算法。
对于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对于算法比较好理解和接受,但对于算理的理解存在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练习中慢慢去理解和体会。
关于分数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考研已经过去三个月了,那使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硝烟也已经渐渐散去,但考研留下的回忆却是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怀的。现在回头想想,感慨良多,非常感谢北京学校给我这个机会与广大的考研战友讨论一下考研数学的复习方法和心态调整问题。
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本科所学习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深造已成为每个有志青年的必然选择。除极少数幸运的人可以保研外,大多数人要想继续深造,必然要走考研之路。我大三下学期就决定报考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人生难得几回搏”,这是我和家人的梦想,也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发挥得比较好的数学学习心得。
(1)通读大纲。大纲发布后,首先通读大纲,了解数学(一)对各类知识点的要求。20_年,大纲对考研初试课程进行了调整,数学满分由原来的100分增加到150分,即在总分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数学的分数增加了50%,极大地加大了数学在总分中的分量。而数学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点,一直都是“拉分”的科目,即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之间的分差比较大,数学成绩往往决定着考研的成功与否。对于英语和政治,大部分理科考生的分数都集中在55分到70分之间,相对来说对总分的贡献不如数学那么明显,因而经常听到“得数学者得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并不那么正确,但却充分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
(2)通读教材。暑假期间,我利用上辅导班的间隙通读了教材,几本比较经典的教材有陈老师本书所提到的陈老师均为陈文灯教授。在课堂上推荐的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和浙江大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此外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也相当不错。有很多同学认为读教材是浪费时间,只是埋头做题,结果题目做了很多,但效果并不好。我认为知识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出题的方式和角度,只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取胜之道。我将教材精读了三遍,定理的证明及课后的习题也已熟练掌握,为考高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其后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也经常重翻课本。对于像我一样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上数学强化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一定要看完书后再去。因为讲课的速度非常快,许多知识点都是只讲关键部分,一带而过,不看书根本跟不上进度。我非常感谢陈老师,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总是一语就能抓住题目的关键,使我获益良多,极大地增强了考研的信心。在此对强化班的各位辅导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3)适量做题。大四上学期开学后,课业负担不很重。9月至11月是考研数学复习中最重要和最累的阶段,即在该阶段内要有针对性地适量做题,这个阶段基本就决定了你的考试水平。我推荐陈文灯老师的《复习指南》本书所提到的《复习指南》、《数学复习指南》、《指南》均指陈文灯教授的《考研数学复习指南》一书。和《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以下简称为《题型集粹》。,经过多年的实践考验和不断修正,这两本书已经集考研之大成,成为每
分数的心得体会总结 考试分数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