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总结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即比较学习。跟其他同事比,我个人欠缺的就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们薄弱的就是我需要加强的;跟其他银行比,与我们不同的就是我需要探索的。
二、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只有不断开发优质客户,扩展业务,增加存款,才能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的社会关系。然后逐个登门拜访,拒绝、冷眼甚至辱骂不可避免,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在原有的营销和维护个人客户的基础上,还挖掘了不少新客户,相信明年的储蓄情况会有提升。
三、忠诚执着,为盛京事业发展尽职尽责
银行是我学生时代就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毕业之后,我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这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银
行工作人员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必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的磨练。说实话,最初的我很懵懂,但是经过接近一年的工作和了解,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这是我最初始料未及的,而且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
初到岗位,我学习了信贷业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刚开始接触感觉很吃力,因为大部分的东西都不懂,但是经过领导们和同事们的帮助,渐渐的,我摸到了一些门路,大概的业务流程和与客户沟通,到最后的录入系统与组卷,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相信我还会继续提高我的个人水平,争取早日成手。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一、业务方面。
不断更新自己的银行业知识库,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掌握新兴业务;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熟练操作具体业务的能力;既要学习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也要主动了解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等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素质方面。
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洁身自爱,自觉维护银行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心理方面。
不断经受磨练,理智面对挫折和失败,把行程成熟、稳健的心理状态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
四、下年计划
我会在20xx年的基础上,我将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协调,做到部门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防止传递时间影响业务质量和业务数量。
在业务操作中,要提高执行力度、强度,继续加强学习业务知识,提高项目评审能力、以及撰写风险评审报告的能力。
明年,我会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自己成长的同时,为盛京事业的发展做出属于我的一份贡献。
有关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半年来,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人自身担任信用社主任,主要做好信贷管理工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一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三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奖有罚、权责对等的管理机制。
根据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在征得联社同意的前提下,对信用社信贷人员适时推出了三包一挂的管理机制,从利息收入中拿出适当比例作为信贷人员的收入提成,这样一来明显加大了对放贷、收贷、收息有功人员的奖励和表彰力度,拉大信贷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明确责任贷款警戒点,当信贷人员责任贷款中不良贷款超过一定数额时,坚决从信贷岗位甚至负责人岗位上换下来,防止因个人原因导致贷款质量的继续恶化和不良贷款的继续增加。
通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社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了52万元,贷款收息收回率首次达到1%,各位信贷人员年收入比普通员工高出5xx0元左右,可以说集体个人的双赢。
三是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信贷责任,防止责任悬空和不切实际的集中。
每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明确调查人员、二级决策机构成员、以及贷后管理人员的责任比例,既杜绝将责任集中于调查人员一身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又防止“集体清收”的形式主义现象,真正使贷款责任有着落,保证各岗位、各环节人员能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非信贷岗位人员不具有信贷管理的相关业务技能,不宜作为贷款责任人。
对内部职工介绍、担保、甚至本人承贷的贷款与其他贷款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查,清收责任应也由信贷岗位人员承担。
四是对信贷人员加强合理的激励和规范他们的工作过程。
保持信贷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各种情况,并对信贷人员要提供通畅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对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重点在于使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规范化、有序化,完善借款合同的各项要素,使之合法合规,杜绝信贷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等现象。培训有的放矢,除通常对信贷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宣讲外,信用社更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专门学习,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管理规定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对信用社的忠诚,增强他们的信心。
分类激励,优胜劣汰。对信贷人员的激励,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办法,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凡是不能胜任信贷工作或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制,调离信贷岗位。
六是严把贷款投向关:放贷不滥。
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将每一笔贷款投放准确”作为信贷工作的一项准则。因此,我将经营方向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城乡,充当杠杆,实现“双赢”。一是着力推行农户小额信贷。二是着力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七是严把制度执行关。
在实际工作当中,严格执行“贷前调查”和“贷后回访”制度。每个季度我均对贷款户的贷款运作情况进行抽查回访一次,次次都形成纪录。通过贷后回访,
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信贷岗位风险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