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 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总结(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一
两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党委政府公信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盈江县高度重视两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原则,严格把握政策标准,严格执行程序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迅速行动,实现盈江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识别的目标。
(一)落实攻坚责任,组织保障有力。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根据《德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德开组办〔2020〕15号)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时间节点、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确保环节不少、程序不减,工作不走样、不走偏。县乡村组层层落实动态管理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
(二)精心谋划组织,严格动态程序。为确保动态管理工作开展不走样、不走偏,信息数据采集真实、准确,做到有痕迹、可查询、可追溯,及时召开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全面提升政策、标准把握能力和水平。县、乡、村三级层层学习培训,严把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做到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领导负责牵头组织对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及时研究、及时破解。一是贫情分析阶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村小组人员开展贫情分析,对1153个村民小组情况全面分析。二是实地调查阶段。组织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各挂钩单位帮扶责任人参加入户调查,数据比对、复核,确保数据精准、真实。三是逐级审定阶段。村审核小组上报数,乡审核村上报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各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审定,严把数据上报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动态管理总体情况
2020年4月26日盈江县启动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盈江县共新识别脱贫监测户17户57人,边缘户8户27人;存量边缘员消除致贫风险192户702人,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582户2209人,动态后剩余边缘员125户440人,脱贫监测户剩余245户894人,占2013年末建档立卡人口3.91%。脱贫监测户家庭人员自然增加42人,自然减少67人。边缘户自然增加13人,自然减少42人,整户消亡4户,动态后总边缘户变为317户1142人(含已消除风险边缘户)。
(二)精准识别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
2020年度新识边缘户8户27人,其中因病6户22人,因突发变故1户2人,其他(缺劳力)1户3人。新识别脱贫监测户17户57人,其中:因病7户26人,因学2户4人,因突发变故5户19人,因就业不稳定2户7人,其他1户1人(产业弱)。
(三)精准帮扶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
标注边缘户扶消致贫风险192户702人,其中:产业帮扶95户377人,就业帮扶135户473人,危房改造6户26人,教育帮扶32户135人,健康帮扶38户155人,社会保障兜底58户197人,扶智扶志109户410人,其他帮扶24户71人。
(四)精准帮扶消除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
标注脱贫监测户扶消返贫风险582户2209人,其中:产业帮扶308户1263人,就业帮扶368户1206人(其中含公益岗位149户515人),危房改造61户242人,教育帮扶207户781人,金融帮扶(扶贫小额信贷)35户165人,健康帮扶230户826人,社会保障兜底114户390人,扶智扶志319户1217人,其他帮扶42户88人。
(五)精准边缘户家庭成员。2020年一季度边缘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13人,其中:新生儿2人,婚入2人,户籍迁入3人,判刑释放3人,补办户籍1人,其他自然增加(收养、失联人员回归)2人。2020年一季度边缘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42人,其中:死亡24人,婚出2人,判刑收监14人,户籍迁出2人。
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颗扣子。通过开展两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进一步提升了党委政府公信力。盈江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工作要求,以严、实、细的工作标准全面压实各乡镇、县直部门、挂钩单位、驻村工作队员责任,深入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委政府公信力。二是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家底,理清了“帮扶账”“退出账”。经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数据复核、公开评议、逐级审定等环节,实现了贫困对象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进一步理清了“贫困账”“帮扶账”“退出账”。三是进一步助推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盈江县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了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选派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行政村党总支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担任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队队长、副队长,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沿”,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评、议,动员群众参与整个过程监督的作用,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进一步锤炼了干部。各级各部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行动自觉和严谨的态度、严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全力推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深刻领会把握省、州关于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事关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动态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扶真贫、脱真贫”。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精准扶贫责任链条,完善扶贫动态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动态管理工作成效作为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二)继续深化完善工作体系。一是坚持标准程序,严把数据质量。始终坚持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严把两类人口的识别和风险消除标准,既不提高也不降低,识别程序,坚持和完善数据比对制度,加强动态管理信息采集和录入的数据质量审核把关,认真组织对系统数据进行同步核准和校正,进一步提高全县扶贫开发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三是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以及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切实加强扶贫监测和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行业部门大数据信息数据共享,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原则,扎实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
(三)继续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配置,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信息员相对稳定,确保数据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继续组织数据管理员开展信息数据业务培训工作,做到参与人员政策清楚、工作规范、信息采集准确,结果公平公正。
(四)继续提高数据质量。严格按照《云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完善贫困人口退出、贫困村退出支撑材料,确保退出程序合规、材料之间内容不冲突、数字不打架,与大数据平台信息以及贫困户实际情况一致,确保从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数据复核、初步方案提出、公开评议到逐级审定各个环节都做到程序到位、过程完整、信息资料真实可靠、可追溯可查询。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盈江县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扫尾工作,坚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精选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二
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民政领域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措施,进一步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建立我局与扶贫办,残联等相关部门数据比对机制,对存疑数据再进行复查。将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确保边缘户和脱贫户及时得到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认真落实“四个一批”政策,对于不再符合低保和特困条件的对象,要及时做好收入评估,确保持续稳定脱贫后,再予退出,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落实“两线合一”制度,确保标准同步提高。
建立对乡级临时救助人数,救助原因,满意程度的台账。加强督促乡级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两户人员”要加强日常走访,主动发现其生活困难,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认真落实“先行救助”“一事一议”“分类分档救助”等措施。一是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视情况实施急难型、支出型临时救助。二是对未脱贫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重点核实生活必需支出,不再进行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三是通过扶贫部门提供的“两户”人员名单,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建立随访制度,乡、村两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随访制度,主动发现其生活困难,及时有效跟进临时救助。四是对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农村群众,根据家庭实际困难给予临时救助。五是对返贫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和困难程度,采取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方式,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加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强化举措、完善机制,着力提升群众的科学意识与文明素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大操大办、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笃信迷信、非法宗教、农闲赌博等陈风陋习,改变慵懒生活习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加强诚信监管,将有故意隐瞒个人和家庭重要信息申请社会救助、具有赡养能力却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的,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并予以惩治。对参与黑恶活动、黄赌毒和非法宗教活动且经劝阻无效的社会救助对象,取消社会救助资格。
(一)增强日常工作使命感。区,乡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
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高度重视防返贫防致贫工作。强化低保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实现运用低保信息系统办理各类社会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及数据统计等业务,实现低保信息系统、财务台账和业务台账数据线上、线下保持一致,促进防返贫,致贫规范、高效开展。
(二)增强社会媒体责任感。区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政策,使广大群众知晓政策的适用范围、服务对象、救助措施和救助程序等,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受益权,提高精准防返贫防致贫的全面性。
(三)增强贫困群众归属感。区民政部门要对平西乡进行调度、检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建立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衔接机制,高度重视社会救助风险预防,扎实抓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密切关注群众留言来信,妥善做好舆情处置,切实化解民生领域重大风险。
精选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三
为防止返贫、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根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湘委乡振组发〔202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持续压实责任,继续精准施策,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监测范围。监测范围为全县所有农村人口。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监测范围基准线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人口为准,特殊情况报县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分为三类:①脱贫不稳定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中,年人均纯收入在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以内,且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②边缘易致贫户。指一般农户中,年人均纯收入在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以内,且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③突发严重困难户。指年人均纯收入超过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各类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
(三)监测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应纳尽纳,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严格按标准和程序认定。监测重点内容为收入支出状况,“
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 防返贫帮扶工作方案简短总结(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