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德与文明范本 道德与文明范本手抄报(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道德与文明范本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社区工作实际,在建设社区“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先进的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社区成立了“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许芳书记任组长,徐蓉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各位工作人员为成员。

三、活动内容

社区道德讲堂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等为主要内容,发挥志愿者等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整合社区各类阵地,丰富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居民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为此社区专门设置了宣传橱窗,及时宣传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好人好事,同时充分利用led电子屏、横幅标语等,积极营造社区和谐氛围,扩大道德讲堂的宣传覆盖面,增加群众的参与度。

东河花园社区“道德讲堂”将形成规范的“五个一”流程,即在每一场讲堂实施中:“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

四、工作要求

一、社会公德建设教育。开展公民道德知识普及,建设以“礼仪”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积极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引导社区干部、居民亲身参与道德实践,创建崇德尚善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针对社区工作要直接面对居民的特点,把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三、家庭美德建设教育。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促使干部职工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的方式,让老百姓来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身体力行,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四、个人品德建设教育。重视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以“友善”为核心,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倡导和树立关爱、善待、宽厚和包容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将朋友同事的帮助之情、师长的教育之恩、组织的培养之德,转换为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关爱之心。在社会交往中宽以待人,为人处事多为他人着想,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最新道德与文明范本二

【摘要】网络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产生影响,将新媒体互动平台引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开展道德两难故事在线讨论,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情感的发展,推进道德教育成效,这条路值得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在线讨论;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道德教育探索的成因

网络人际互动是以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为互动场所从事的网络社会实践活动,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职业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5.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生(包括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约为20.9%。①网络新媒体因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因其海量丰富的信息、高效的传播速度、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大量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构成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备受关注。本研究假定,新媒体互动平台不同于现实课堂里面对面的教育过程,在线匿名互动讨论能促进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更为主动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也不因担忧破坏面对面的人际氛围而有理有据地坚持自己的道德观点与态度,把内心中正向积极的一面以及困惑复杂的思考表达出来,通过固定群体、匿名、连续的在线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促进道德思考与发展的目标。

二、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为核心的新媒体在线实验

(一)选用道德两难故事的原因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德育模式—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最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就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道德两难故事法一贯的做法是,由教师在课堂讲授道德两难故事,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直面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两难事件,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起他们对于道德冲突的认知,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不少教育者就已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开展道德教育教学活动(刘锋等,1993;方显岩,2002;鲁明,2010),也有学者在关注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的研究中涉及了道德两难(罗永莉,2007;马利军等,2008)。_大学生群体相较于中小学生群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发展上可能更为成熟,但因受到当下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对道德两难故事的看法也可能更为复杂,通过对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来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是道德教育值得探索的方向。

(二)新媒体在线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研究者参照经典道德两难故事,结合现实情境编制十则道德两难故事,分别涉及海因兹偷药救妻、友情与作弊请求、扶老与被讹风险、公车让座、电车困境、泄密与亲人安危、劳动权益与管理监督等冲突情境,要求被试阅读,并用主人翁与我无关、是我亲人和就是我本人三种角色代入思考。研究者通过网络招募30名被试,承诺实验过程完全匿名,将被试随机分配进入6个qq群,要求被试在4个月内完成十则道德两难故事的阅读并进行十次在线讨论,实验启动前和结束后进行在线问卷测评。

实验历时4个月,复测时被试部分流失,故而本实验未能得到有效的可对比数据结果。对被试提交的阅读思考内容进行文本整理,发现大多数被试在线讨论时都能保持语言文明,当观点发生分歧时也能够保持理性,不随意攻击他人,常讨论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道德两难情境下注重自我保护和科学有效地开展利他行为。在遇到尊老爱幼、正义公平、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被试首选道德利他行为,尤其当主人翁是本人时,利他态度更为明确,而当主人翁与自己无关时,包容差异态度较为多见。

例如有关扶老与被讹风险的故事,被试做的回答如下:假如主人翁跟我无关:支持扶老,并给予声援;支持扶老,帮助别人的片为是要提倡的;主人翁应该学习急救常识,并冷静地判断现场状况和老人情况,再采取合适的行动。假如主人翁是我亲人:支持扶老,如果真被讹诈我会帮忙;支持扶老,善良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支持扶老,无论结果;我会鼓励主人翁的热心,并建议她用心学习帮助他人的方法;应该叫一些人一起来扶老人。假如主人翁就是我:会扶,道德比可能的后果更重要;会扶,无法对一个需要我帮助的老人冷漠;会扶,没有任何犹豫;我认为应该在社会中宣传不要做讹人的事,会有人真正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我会釆取保障自己的方式帮助老人。

三、思考与展望

新媒体互动平台作为辅助道德教育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新媒体互动平台上,大学生们积极地表达自己对道德情境中人的态度,分析道德两难困境里不同的内心感受,明确积极助人、弘扬美德的道德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更多体会到不同处境下的人们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内心感受,并明确自身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偏向。我们能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关爱、正义、公平等道德主题上认知稳定,并愿意积极实施道德利他行为,但本研究进行的新媒体在线讨论实验,选用全匿名的方式,最终因实验号被盗无法追回而无法得知部分被试流失原因,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实验契约精神不足。在今后的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可以考虑将新媒体在线讨论与现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相结合,将认知与行为、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再开展后续讨论,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②穆庆夏、许涛、于海。基于网络新媒体人际互动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思考》⑴,高教学刊,2015年16期:174-178.

③刘源。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及其对于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18-19.

④刘锋等。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的好方法—道德两难故事课堂讨论⑴。道德与文明。1993年6期:24-25.

⑤方显岩。道德两难故事法—在初中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应用初探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10期:32-33.

⑥鲁明。用道德两难法提升学生道德

道德与文明范本 道德与文明范本手抄报(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