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春缪伯英》读书笔记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

  缪伯英同志是我党的第一位女党员,也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躯。下面是《青春•缪伯英》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缪伯英》读书笔记【篇一】

  初试“工读互助”

  缪伯英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职员家庭,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缪芸可曾中晚清秀才,受戊戌维新运动影响,痛恨时弊,主张新学。辛亥革命后,曾一度任职于湖南省教育司,致力“教育救国”。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缪伯英从小喜欢读书,1919年7月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后的北京,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各种团体活动频繁,追求新思想,探讨新主义,呈现一片“中西学术争议,古今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1919年秋,不满20岁的缪伯英从湖南来到北京,很快被这些救国思潮所吸引,一边认真学习学校的理论知识,一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一次北京大学举办的湖南学生同乡会上,缪伯英认识了北大同乡何孟雄。在何孟雄的介绍下,她经常到北大读书、看报、听演讲,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

  1919年12月4日,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大家自愿结合,半工半读,过集体生活。缪伯英便暂停了女高师的课程,也加入了进来。

  何孟雄在第一组,缪伯英在第三组。因为第三组都是女生,又称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十几名女生抱着“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的信念,怀着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追求,脱离家庭和学校,半工半读,自食其力。她们租下了东安门北河沿17号的一间房子,开起洗衣店来。尽管她们工作热情、不怕吃苦,但依然入不敷出。1920年9月,女子工读互助团坚持不下去,最终解散了。

  “工读互助”救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缪伯英从失败中觉醒了过来。她很快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转而寻找改造社会“实际可循”的途径。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

  拜师李大钊

  参加工读互助团期间,缪伯英就经常到北京大学参加社会活动。一次,李大钊谈到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青年学习、生活方向问题时,激动地呼吁青年:“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努力啊,猛进啊,我亲爱的青年。”热情

《青春缪伯英》读书笔记

  缪伯英同志是我党的第一位女党员,也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躯。下面是《青春•缪伯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