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本 老子的智慧心得体会(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一

重在诵读,旨在积累,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首《青花瓷》,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这就是中国风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广播的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我们班的男孩子都很喜欢周杰伦的歌,特别是这首《青花瓷》。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其实我们女孩子也很喜欢这首歌。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是它开拓了中国风歌曲创作的新路,歌词正是传承了国学词汇风雅、精深的魅力,将离愁别绪描写得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一首歌渗透出国学之美,让我们更加关注国学。正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不错。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我们的实验学校就非常重视国学的教育,教导我们做向上向善的少先队员。入学以来,我们的班主任王丽老师更是带领我们诵读了《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国学经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奉行弟子规、百善孝为先》和《文明礼仪伴我行、美丽校园更和谐》主题中队会活动,以及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活动。

我们班的家长也非常棒,四年二班家长自发组织每周开展的户外亲子读书活动已经坚持了半年多,家长已经陪伴我们共同诵读了《千字文》、《孝经》、《易经》、《诸子之家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老子》等多篇国学经典。家长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同学们热情高涨,争相在群里背诵国学经典里的新篇章。

有人说国学生涩难懂、枯燥乏味,大人都看不进去,小学生更读不明白了。尤其是在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不断涌现的今天,把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传统文化上来,鼓励当代人重读经典、接续传统,确实不易。

其实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虽然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但我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随着年龄的增长,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们会逐渐理解、感悟,将经典当中阐发的精神融于现实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的确是这样,如:我们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不错,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也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

在国学经典润物无声的浸染下,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同学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你喜欢国学的哪本书哪句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觉得孝不是说在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我每天给姥姥端洗脚水,自己的小件衣物自己洗,已经坚持两年了。

我比较喜欢《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我觉得读书不能读死书,更要懂得思考,懂得活学活用。

学习国学经典,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学习国学经典,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的现代中国人。

国学经典诵读,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期待着未来的收获。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同学们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那还等什么?

一起加入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吧!

谢谢大家收听!

2023年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二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白话文●(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本 老子的智慧心得体会(七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