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 孔子讲座感悟(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你好!
请接受晚生的一拜。为了表达我对您的崇敬,特此冒昧的给您写封信。虽然您我相隔一条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但您的谆谆教诲一直谨记在我们的心田,时时提醒我。记一次考试,我对自己的这次考试充满信心。
我在前一天晚上没复习,试卷一下来,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决了,可成绩一下来,却很糟糕,红叉叉几乎爬满了整张卷子。我当时非常的恨自己,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会被老师霹头盖脸的骂一顿,可老师跟我提起了“温故而知新”,并叫我好好学习。听到老师讲您的著作《论语》,内心别提多高兴了。
不瞒您说,我这个人缺点挺多。犯错误时,总得连累好几个人陪我挨罚、挨排骂、叫家长,后来爸爸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告诉我:人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直线下降,成绩滑落的可以让人大跌眼镜,老师家长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可是怎么用心都学不下去,坚持不下去。那天晚上妈妈敲我房门,进来送了一杯水,并且说了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悄悄地走了,听了这句话我恢复了以前的我,把自己的功课又补了上来。孔子爷爷您的《论语》我并不是全看过,但是我对你的敬仰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您的成就对我们后人有了巨大的帮助,您的治理名言,我们时时记在心中。虽然,我们无法见面,从早到晚可以用心灵沟通,虽然我们无法在一起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论语》来见证您的伟大成熟。
在此,我感谢您,是您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您所著的《论语》将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伙伴。
此致
敬礼
对于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
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
又称《易大传》,韦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对于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1、知耻近乎勇。 ——孔子
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论语》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论语》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论语》
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论语》
1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论语》
1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论语》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论语》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论语》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中庸》
1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18、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2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论语》
对于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
孔子讲堂心得体会及收获 孔子讲座感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