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如何写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一
一、培训班的概况及主要特色、亮点
此次培训于x年11月6日至11日在井冈山举办,来自全市的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干部及市委党建课题组部分成员共49名学员参加了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满洲里市委、组织部长哈斯参加培训,并进行指导。市委组织部以“社会是课堂、实践是教案、培训是提炼、升华是指引”为理念,对培训内容、方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通过“学习 讨论”、“调研 课题”的培训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整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色和亮点:
(一)突出主题教育,“高标准”谋划培训班次。本次培训班围绕着党性教育这一主题,进行“高起点”谋划,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的。培训对象集中党务人才骨干。在谋划此次培训班时,我们就把全市党务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分子作为重点对象,通过单位推荐、组织筛选的方式,筛选出4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强化满洲里市党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中青年干部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训内容突出党性教育主题。
培训中,安排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毛泽东的三落三起》、《学习毛泽东的战略思维,提高领导判断能力》、《中央苏区史和苏区好作风》等专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到革命教育基地参观。满洲里市委、组织部部长哈斯同志围绕“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为学员进行专题授课,使学员们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高尚品格、优良作风的崇高敬意,对党性修养的内涵、实质和精髓有了一个更加直观、更加深入、更加理性的认知和理解。
培训师资注重高端水准。此次培训我们邀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党建方面的资深专家,分别为教学科研部办公室主任黄仲芳教授、党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胜华教授、领导科学教研中心主任王旭宽教授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主任赖宏教授等,他们将多年来潜心研究井冈山精神的理论成果融入实践教学,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历史史实和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们在讲座中重温了当年血与火的岁月,真正认识到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
(二)创新培训模式,“零距离”感悟红色文化。此次培训将地点选定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采取“听”、“看”、“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以史寓理、以情感人、以理励志的课堂专题授课同追忆历史、缅怀英烈、重温经典的现场体验教学以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情感互动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们能够在学习中追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零距离”感悟其丰富的红色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以“听”促进感性认识。
此次培训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邀请袁文才、曾志、江志华等井冈山红军后代,现场讲述当年井冈山红军战士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等体验式教学环节,使学员们身临其境,每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更对革命先烈党性修养所升华出的坚定信仰心生无限的敬仰之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冲击,进一步形成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的高度自觉。以“看”激发情感认知。此次培训组织学员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并敬献了花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茨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黄洋界哨所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了《井冈丰碑》、井冈山斗争全景展示等音像教学。
学员们的切身之感自然流露,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高尚品格、优良作风和人格魅力的崇高敬意,情感共鸣油然而生。以“行”引领理性认同。培训中,全体学员严守纪律、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充分发扬团队精神,起好表率带头作用,始终踏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热情积极参与“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等各项学习考察活动,精神上普遍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大家普遍反映,本次学习考察,是一堂震撼灵魂,激励终身,值得永久记忆的特殊党课,井冈之行,必将在人生道路上增添生动的一笔,为推动满洲里市党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强化学以致用,“多角度”增强培训效果。此次培训安排了交流讨论、媒体传播、课题攻关等教学任务,使学员们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及时将所学、所知、所感、所悟应用到实践中去。带着感情学,以知促行。培训期间,学员们深度提炼每天的学习内容,开展集中讨论18次,相互交流体会、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使思想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升华。培训结束时,每名学员均撰写完成一篇学习心得,其中优秀作品在相关媒体上发表。学员们充分利用“满洲里党建之声”官方微博和个人微博、腾讯qq手机客户端等新兴网络媒体,向全市党员干部及时发布培训动态和学习感悟,参训学员积极跟帖评论、交流心得体会,扩大了培训的影响力。带着问题学,以行促知。
围绕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培训班设定了“党性教育、选人用人、非公经济党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考核”等课题,并根据学员的岗位性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等特征,划分了四个讨论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项课题任务。市委、组织部长哈斯组织全体学员就党建工作考核课题同全体学员进行专题讨论,培训结束后,带领市委党建课题组成员赴三湾镇、古田镇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考察,延伸了培训内容。带着责任学,知行合一。
学员们围绕课题攻关任务,在吸收消化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的涉猎面。参训的党务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了理论指导实践、联系实际的水平。学员们在这种知行合一、相互促进的实践载体中,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党性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运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等科学的方法论武器,催生干事创业的饱满激情和强劲动力。
二、井冈山精神带给我们的几点体会
井冈山斗争短短的两年四个月时间,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它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斗争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更向我们昭示着:“血的历程,水不能取代。”党性,这是本次培训班的主题,也是学员们讨论交流的主流话题。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思想政治建设是强化党性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三湾改编”开创了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先河,古田会议又确立了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1920xx年,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为中国的革命征程拨云见日,同时也在理论上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实践一再证明,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拒绝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王旭宽教授表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眼界和深谋远虑的洞察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根本在于其厚重的理论修养积淀。如果一名党员干部,不懂得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思想根基松动、政治立场动摇现象。我们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红色资源文化是党性教育的不竭源泉。井冈山100多处革命旧址和历史遗迹,是井冈山精神的“活化石”。几天学习,使学员们真切地感觉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句话的真谛所在。学员们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与井冈山红军后代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无不为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肃然起敬。这种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可比拟的。无论是物质状态的红色资源,还是精神状态的红色文化,经过特定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岁月的打磨,均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精神支柱。
旧址虽然如故,但它所蕴涵的党性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却是永恒的,运用这些红色资源能够使人置身其中、睹物思人、追根溯源,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精神的激励、思想的启迪和党性的洗礼,更加直观有效地引导党员干部忆苦思甜、永葆先进。信仰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红色资源提炼出的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由于它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弘扬民族精神、开展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基层组织是加强党性建设的主阵地。党支部是领导干部获得政治生命的摇篮和每名党员塑造政治灵魂的精神家园。井冈山斗争时期,“把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创举,“凡军中的大事情,无论军队的还是地方的,都要经过支部、党委讨论决定”。毛泽东同志曾讲:“‘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的难得很。”1920xx年,以组织清理和整顿为主要方式的“九月洗党”,成功地建设了一支团结一致、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也为古田会议突出思想建党重要主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自觉的、长期的、十分艰苦的磨炼过程。8500多万党员的党性建设,400多万党组织是责任主体。而支部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的主阵地。
(四)群众路线是永葆党性本色的最终体现。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因为党性源自于人民群众。黄仲芳教授指出:“井冈山斗争,是我党群众工作的首创之地。”“打土豪、分田地。”这场以劳苦
如何写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