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青草香美文欣赏 小草青翠欲滴(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幽幽青草香美文欣赏(推荐)一
1943年梁弄战斗胜利后不久,浙东区党委进驻梁弄,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浙东区党委在此领导浙东军民团结奋斗谱写了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诗篇。
梁弄,弄堂弯弯、流水潺潺、青瓦褐檐、九十九条小巷条条都通,她就像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据说是姓梁和姓冯的两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冯,以后不知何故就变成梁弄了。是个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方能知其醇香。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诸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进入古镇,沿着“正蒙街”东行,虽然是条新街,但只觉古风扑面而来。这条街仿明清风格而建,和镇里的老街十字相交,沿街多是两三层的房子,屋檐山墙错落,与浙东第二藏书楼遥相呼应。并且百年老校镇中心小学就在近旁,仿佛故意向人们炫耀其古朴文风和悠悠历史。
走了几十米,向右一转,是一条解放前的老街。在这条古街上,可以看到完整的江南山乡的生活习俗,同时又能体会到山乡人物的文风雅韵。一条街上便有许多杀羊、打面、烧酒的作坊等。还有依然开门迎客的老店柜台等等,所有这些浓缩了江南山乡的社会文化。
走进老街的老屋,仍可看见人们睡着古老的床,挂着百年条幅,甚至吃饭的碗也是年代不短,他们仿佛生活在过去的历史中。如今镇里在老街里居住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而让他们仍住在这里仿佛是为了保护老街老宅所采取的措施。
走到老街尽头往左转就到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司令部旧址位于梁弄“小源和”内,系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令部旧址是为了纪念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重新修葺,1993年3月成立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陈列革命历史文物30余件,历史照片160余帧,图表10余张。
梁弄的弄堂大多是无名的,冠名的只占少数。它们中有的以姓氏为号,如“姚家弄”、“大黄弄”、“西孙弄”等;有的以店号为名,如“盐店弄”、“豆腐店弄”、“柴行弄”等;有的按方位取名,如“后弄”、“下横街弄”等;有的按古迹取名,如“秀房弄”、“五桂弄”、“洞门弄”、“牌仙弄”等;其次还有“学堂弄”、“墙里弄”、“井堂弄”、“大池头弄”……这些弄堂长短不一,宽窄有别。宽的至多一两米,窄的两人对遇只能侧身而过,抬头望之,简直是“一线天”。
弄堂多了,弄口的水井、水沟也自然多。旧时没有自来水,人们靠吊井水过日子。可谓“幽幽古弄,眼眼水井”。说到井水,冬暖夏凉,比自来水好多了。夏季里,各井台边围满了提水用水的人,或洗汰,或凉身,或玩耍,或饮水……隆冬里,井水冒着腾腾热气,洗衣刷被,汰菜淘米,剖鱼杀鸡的都有。老话说:“干不了的吊水桶,凉不过的弄堂风”。不错,在照不着阳光的弄堂里,来一阵风,给炎炎暑日频添几多凉快和惬意。在那弄与弄交汇的岔口处,几条石凳,数枝垂柳,一处小池,三两只鸭子,还有吐着粉红色舌头的狗儿,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逸和谐。摇摇扇子捶捶背,讲讲故事搞搞笑。开阔处的几家小店,烟酒百杂、酱油味精,货源还算充足。左邻右舍有点急用,用不着走七弯八拐的弄堂去大的商店购物了。
老街长弄,青瓦褐檐,马头风火墙,卵石小径给古镇以幽雅古朴。她似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方知其醇香。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探究那半
幽幽青草香美文欣赏 小草青翠欲滴(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