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范文简短 小学课文对子歌(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范文简短一
《看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23课。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的重点:在朗读重点词句中,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月日星期总第节
教学内容:认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目标:
认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10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写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
2、是啊,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他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4、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学定教,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2、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编谜语: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4、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读、摘桃子、找朋友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如:“找朋友”: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分散发给学生,拼音与生字一样的组成朋友。如,拿拼音的同学说:“我是‘chú’,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生字的同学说:“我是‘橱’,你的朋友在这里。”
四、比较两幅图,感受北方雪景的美
1、课件出示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画有什么?(这幅图中画有用棉花做成的雪景,很多小孩站在商店橱窗前看用棉花做的雪景。)学习第二自然段。你能猜出他们看到用棉花做的雪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图(2),同样让学生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有什么?(这幅图画的是北方孩子尽情玩雪的场景。)
2、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台湾省和北京的位置。老师说明:我国台湾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很少下雪,所以台湾的孩子很难看到雪。
3、比较两幅插图。哪幅图画的是台湾小朋友,哪幅图画的是北京小朋友?哪里的小朋友看的是真雪景?哪里的小朋友玩到真雪?让学生说说两幅图的异同。
4、借助图画,美美地感受下雪时的景象。
(1)看图(2)找句子:让学生用“——”划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2)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3)读句子: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搭配,可相机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课件出示北国雪景风光片,体会北京孩子玩雪的高兴劲。)朗读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的快乐情景。
五、指导书写(讲、打、指、接)
1、“打”“指”“接”三个生字,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写。
六、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月日星期总第节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对统一的盼望。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对统一的盼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交流展示
1、复习生字:自读生字,男女赛读并组词。
2、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句子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可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指名读,把你的感情读出来。教师结合课文中的文字进行评价。
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4)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读第10自然段。)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5)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老师是怎么说的呢?老师想到北京去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深情地说”?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教师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
[板书:盼着]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三、指导书写
1、观察“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候”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书写。
四、拓展活动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五、板书设计
看雪
台湾北京
盼着
推荐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范文简短二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2.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_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1979年彻底平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 《诗论》、《艾青谈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三、文章疏导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整体把握
1.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2.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
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范文简短 小学课文对子歌(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