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 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图片(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一
一、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禁止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是多年来大家关心的的议题,也是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难题。每当夏秋农忙收获季节,很多地方农户因无法及时处理大量的作物秸杆而一烧了之,既污染环境,也影响人们的交通安全与群众的正常生活。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强势措施加以制止,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把“禁烧”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作物秸杆、变废为宝,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证明,推广农作物秸杆还田技术,无论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各地实际情况看,由于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以及推广秸杆利用技术滞后等因素,全市绝大多数农田未能实施这项技术,因此,彻底禁止作物秸杆露天焚烧、以及地头河滩乱堆乱放,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的目标,我们任重道远。
通过调查分析,一些地方不能完全实现“禁烧”的原因,除政府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农机资金投入不足、机具不配套等因素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些客观原因。这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上的:午收秋收后产生的大量秸秆必须要迅速清理掉,以便种植下一茬作物,而清理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焚烧。
多年年来政府在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查禁”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查禁”是发动基层各级职能部门,组织成百上千的“禁烧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阻止农民焚烧。“开发利用”就是应用新技术,走市场化的路子,开展综合利用以期“变废为宝”。其方法有二:一是秸秆粉碎还田,二是压块后用作饲料、生物发电等企业作生产原料。理论上这样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污染,真正是“变废为宝”。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主要是:一是作业机械适应性不高。一方面是机械作业不到位,夏、秋大忙机收时,大部分联合收割机(主要指半喂入式高性能机)为了抢进度少消耗,不配置秸杆切碎装置,致使秸杆无法切碎还田,而较为完整的秸杆也给田间后续机械作业增加了难度,农民颇多怨言;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地的机械作业实际效果分析,普通的旋耕机难以适应对秸杆切碎-耕翻-覆土的作业要求,尤其是对秋季水稻秸杆的切碎-耕翻作业效果更差。这就迫使农民采取另外的办法处之——或花劳动时间把秸杆移出田外、或图省事一烧了之,以适合下道机械作业要求;再者,目前大量已推广使用的秸杆还田机具(主要型号是1bmq-230、1zsd-200型)作业性能不够,灭茬(根茬)可以、秸杆切碎效果不佳----即较适用于机耕后水田的秸杆灭茬作业、而不太适合旱作田、尤其是水稻秸杆的切碎还田作业要求。
二是稻、麦耕作连续、时间紧凑,因秸杆在田间腐烂需要一段时间,若不依靠机械化或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把秸杆全量还田还不现实。如果作物秸杆还田覆土不充分,过量的未腐烂秸杆在田间也会影响作物种植与自然生长,且短期内还会造成田块有“脱肥”现象。
三是目前各地农村对作物秸杆利用途径不多,工业开发从秸杆捡拾收集、运输处理的成本又高、需要较多的资金与技术装备,而农村传统的秸杆堆制沤肥方法,因缺少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机制,一时也不能全面开展。
如何寻找农作物秸杆的去路,是各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破解秸杆“禁烧”难题、寻找秸杆的去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让农民愿接受、有成效、易操作的方法,方为上策。
从实际来看,秸秆眼下不仅变不成“宝”,简直是彻头彻尾的“害”,而且是事关公共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公害。既然是“公害”,我们就不能主要依赖市场化的开发利用和查禁,而应该象治理工业污染那样,由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引导和投入,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发展技术开发利用才有意义。
加快秸杆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不但需要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与技术作保障。为此,各级管理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民解忧的使命感,以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精神为指针,采取积极措施与有效对策,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要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要把秸杆露天焚烧所带来的危害、与有效利用的好处,让千家万户农民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与基层组织在实施秸杆禁烧工作中,要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不断提高政策支持、机械装备与科技支撑的能力,提高对工作的组织、引导与处理问题的水平。
二要切实落实好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扶持与鼓励农业可利用资源技术的开发,提高农民对秸杆利用技术的积极性。要以激励种粮积极性的方式,增加对秸杆还田技术项目的资金补贴,以减轻农民因机械作业费增加(田间机械秸杆切碎需增加机械作业费)后的支出。让广大农民懂得利弊、看到实效、能有收益,因而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要增加农机具发展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装备水平,解决一些地方农机具配置不足作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要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目前应加快大中型秸杆粉碎耕作机械、秸杆田间捡捆等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工作,改进普通型旋耕机与秸杆还田机的作业性能,提高机具生产效率及作业水平,增强农机在生产中的保障作用。要发挥村级农业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确保农机作业高效、服务优质与生产安全,让农民群众满意。
四要加强对秸杆科学利用的开发与投入,如秸杆气化、提炼柴油、工业造纸等,不断提升秸杆科学利用的价值与效益。通过科技的发展,让农民珍惜资源、懂得利用、得到实惠,彻底改变焚烧秸杆的不良行为,真正把我们的农村营造成为一个空气清新、生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天地。
关于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二
在经过了风调雨顺的一年后,我们县的农业经过了一年的丰收,可以说今年的农村工作十分的顺利,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努力的成果,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信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要做好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离我们设想的工作已经差距不是很大的,相信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xx大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善:
——新农村试点村快速推进。20xx年纳入全县试点工作范围的自然村共100个,其中省级试点自然村74个。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战役意识”“民本意识”“平台意识”三种意识,紧扣提升试点村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五种生活品质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试点工作的操作层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138.32万元,截止到11月底,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00%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村内主干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厕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洁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气户数939户,使用太阳能户数832户;各试点自然村电视和电话基本普及。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试点村75个,其中贡米、雷竹、吊瓜、泡桐、蚕桑、无籽西瓜、蔬菜等种植类的专业村46个,生猪、龙虾、渔业、珍珠、獭兔、麻羊等养殖类的专业村15个,加工、运输、商贸、劳务、农业旅游等各类的专业村14个;试点村农民人均“一村一品”纯收入2437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万年县用水安全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三个规划的编制,必将为我县今后争取水利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姚坊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彻底解决了我县滨湖乡镇的排涝问题,这是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过程中,该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解决存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人口2.2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000亩,全面启动大港桥渠系加固工程。争取到齐埠圩除险加固工程等21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相关项目笼子,项目资金将过亿元;创新水务管理机制,成立了万年县水务管理委员会,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组建了大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有效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畜牧水产稳步发展。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23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5个,建立种猪场6个(其中一级资质2个,二级资质4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96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48户)。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2万头,其中:供港7.3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20.2%、25.86%;生猪产值预计可达9.3亿元,较去年增长41.3%。肉类总产量51280吨,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65600亩,同比增长1.7%。其中珍珠养殖面积达6000亩,完成水产品产量xx0吨,同比增长37.9%,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39.25%,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长101元,增长2.8%。
三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万年珍珠集团顺利重组,贡米、生猪二大产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万年贡米集团年产2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生猪产业集团4个万头猪场正在新建。万年贡米集团已成为省上市指导公司,珍珠集团成为市上市指导公司,万年生猪集团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万年贡米集团可望实现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19.4%;生猪产业集团预计出栏生猪58万头,实现产值10.8亿元(数字来于生猪集团,其计算的产值超过农业局上报的全县生猪产值);全县各类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50家,新增6家,万年贡米集团、万年生猪产业集团、万年珍珠集团、凤珠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企业入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名单;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油茶面积2万亩,吊瓜面积3000亩,食用菌面积5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73家,
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 农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本图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