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悟(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一

看得出,这是一部用心了的作品尽管有些场景太过夸张,有些逻辑不够合理,但仍觉得这是一部令人欣喜的好电影。甚至觉得它对于中国教育类电影的价值就像《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一般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电影讲述了父亲马皓文因设计的大桥崩塌,替单位背黑锅入狱,错过了儿子马文7年的成长,出狱后,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成功将儿子从一名学渣培养成学霸,并最终成为宇航员的故事。

观影的过程中多次落泪,也心生惊喜。感动于父亲对孩子的理解,感动于导演对于当下教育的理性思考。《一个也不能少》、《老师好》也都是国内教育类电影,但它们更多关注的是师爱,是老师的责任与奉献,而缺乏对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的解读与呈现。《银河补习班》突破了这样的局限,他明确表达了教育的价值: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分的学霸,而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曾有位想择校的家长问我:什么是好学校啊?她认为大家都抢着上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名校就是好学校。这其实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教育,许多家长都是跟风而行,别人说哪所学校好,就削尖脑袋跟着去;别人说要给孩子补习,就赶紧给孩子报班,而对于教育本身却懒得探究与思考。如果这部电影能给家长带去关于教育的思考,从而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无疑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但我也有两种担心:担心因为电影一些脱离实际的逻辑硬伤,会成为许多人全盘否定的借口,从而否定了电影所传达的正向的理念;担心电影中呈现的学校是有一所走极端的名校,家长会映射到现实中来,也学着马爸爸干预学校的教育,反而贻误了孩子也伤害了学校。但愿是杞人忧天!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成绩无疑都是最被看重的。择校的竞争、中考的分水岭、高考的指挥棒催生着教育的焦虑与功利。一些自媒体为了抢流量、蹭热度更是在招生季四处搜集各校的考试排名,且广而告之,更是加剧了追求升学率的热潮。

对于学校教育一直以来似乎都存在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其实,应试能力本身就是人必备的一种素养,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也包含了追求应试成绩。只是相对于“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还重视应试和成绩以外更丰富的素养,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可否认,不少做教育的人也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够明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组织活动,就是不考试。李镇西说:只要目中有人,就是素质教育!他强调:不管素质教育的内涵多么丰富,它都指向人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只要心中随时真正装着“人”——人的心灵、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未来……而不只是分数,那么你教育的举手投足,时时刻刻都是素质教育。

这是比较贴近实际和接地气的定义,事实上也无需将素质教育过分地抬高,它只是一种教育的常识,是一种对教育朴素的认知,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学校需要考试,但学校如果考试至上,过分功利化,倡导一切围绕考试而转则会让人不寒而栗。当看到有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走进我办公室,只是为了举证某个孩子如何之“坏”;当看到班主任老师发动全班同学向我告状,只是为了让我看清某个孩子所谓的品行恶劣“真面目”时。我震惊了,想象不出这竟是为人师者的行为。老师把孩子完全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就像影片中的闫主任一样,追求的不是理解与包容,不是如何引导和转化,而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证明学生的愚蠢与恶劣。老师本身都是这样的认知,又如何带给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小男孩伊夏有着阅读和书写障碍,再怎么努力,他的学习还是没有办法跟上同龄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家人、老师、同伴都认为他是态度问题,是调皮、是顽劣。他遭受的是无尽的打击与歧视,直到碰到那位乐观、包容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才看到了阳光,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快乐。

学习过心理学,知道阅读与书写障碍,却似乎从没想过我们自己的学生会有这样的障碍,而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对特殊孩子的包容度远远不够。这样的孩子也往往要遇上包容、睿智的老师或父母才能拥有光明和出路,就如《放牛班的春天》中顽劣的皮埃尔·莫安琦碰到了克莱门特老师,最终成为著名的指挥家;《叫我第一名》中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拉德·科恩碰到了开明的校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而很多时候,许多老师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没有更多的耐心去接纳和包容不太听话的学生,让我们的教育带给学生的不是成长,而是伤害,是摧残!

为邓超能拍摄这样的电影点赞,觉得它会比一部著作、一次讲座更有意义,对人的启发更大。也许它没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那么成熟,但它是基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已经有了中国本土的特色。《银河补习班》应该是家长的补习班,也是教师的补习班。

教育需要包容,需要智慧,需要真正的爱,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眼界,提高我们能够给予支持孩子适合的教育的能力!

2023年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二

《银河补习班》以宏大磅礴的太空航行为背景,讲的其实是一个教育问题,里面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做教育者的我们也值得一看。

采撷印象深刻的几句台词和几处细节,与诸君分享。

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有思想,有方法。除了会做试卷上的abcd,还要能解决生活中的efgh。面对复杂问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生活重压,要有坚强的信念。

怎样在洪水中做一只木筏,书本上没有教,但主人公在被洪水围困时,靠坚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的做成了一个木筏,得以成功自救,后来成长为一个宇航员。而另一个省高考状元却因为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受到打击后一蹶不振,最终成了一个疯子。知识很重要,应用知识的智慧更重要;智慧很重要,发挥智慧的坚强意志更重要。

关于学习兴趣,我们要精心呵护,适当的反复、训练是必要的,但凡事都有个度。剧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蒸馒头。蒸馒头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蒸熟了,就行了,如果继续蒸,反复蒸,蒸一次又一次,绝不会有新蒸的馒头好吃。

十多年的单调反复,谁敢保证学习的兴趣不会像橡皮筋一样被扯断?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马克吐温这个恶作剧揭示了一个心理学现象——“超限效应”,

剧中还有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梦想就像箭靶子,射箭首先要找到箭靶子,找不到箭靶子,每天的拉弓都没有意义。

梦想要“一直想”,这是主人公爸爸刻在门板上的三个字,就像箭靶子一样永远竖在那里,拉弓也要天天坚持,时时训练。

“年级前十”是主人公的“箭靶子”,但“拉弓”是从班级垫底开始的,这个梦想太难太难,主人公几次想放弃,但主人公的爸爸用行动告诉孩子,坚持,一直想,不服输!最终,梦想真的实现了。

只要一直想,好运就像哈巴狗一样,会不停地围绕在你身边。

当然,梦想不能只是一所好大学,而应该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否则,就像剧情中(生活中也有)高考后的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就扔掉试卷,书本,从楼上洒下“漫天雪花”,这是真的热爱学习吗?这只是为了上大学,上了大学就没事了,就该享福了,于是,中国的大学生就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游戏、谈恋爱、吃喝玩乐上。因为从小到大家长就告诉孩子: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大学考上了,孩子也迷失了!

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箭靶子”很重要。否则,“射箭”就没有方向,“拉弓”就没有意义。

主人公有两个爸爸,后爸和妈妈拼命赚钱,拼命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他们不懂孩子,不懂教育,孩子出现了问题,又束手无策,除了责备,就是砸钱(想着用钱来解决问题)。

亲爸却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陪伴在孩子身边,真心包容孩子,不断鼓励孩子,千方百计转变孩子,不仅言传,更重身教,最终把别人眼中的“笨蛋蠢货废物缺根筋”培养成了一个宇航员。

现在的家庭生活压力大,不少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扔给了寄宿学校,扔给了爷爷奶奶,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他钱”,这种教育值得警惕。

剧中有两个老师。一个老闫,教导主任,穷孩子出身,光着脚走进了学校,靠学习改变了命运的他坚信:要想“穿上鞋”,必须做好眼前的每一张试卷。老闫,对学生“老严”,学生看一本《笑傲江湖》就要被开除,学生带的一个模型玩具,被他从楼上摔个稀巴烂。他的眼中只有成绩,只有第一,只有状元,结果呢,他的儿子,得了状元,考了第一,结果呢,最终受挫成了那个疯子。

另一个老师,小高。勤奋工作,爱学生,也包容学生、理解学生,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主人公是她班里最差的学生,但她不抛弃不放弃,仍然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关心孩子,及时和家长沟通,一步一步转变孩子,甚至还因为学生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主人公也在她和爸爸的感化教育下破茧化蝶。

对孩子管理要严格,更要理解和包容,有时,需要在努力中等待花开!

父母是第一次学着当,也会犯错误;这句话也值得中国家长好好记得。中国的家长很容易“永远正确”:“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

其实,中国的父母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是第一次当,会犯错误,中国家长要不断学习,要学会聆听孩子心声。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太好,像一台发电机一样,永远不知疲倦,于是,在孩子眼中,父母做的任何一切都是应该的,孩子忘记了感恩,不懂得珍惜。其实,中国父母也会疲倦,也会生病,也有无能的时候,也需要照顾,这一点要让孩子知道,就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儿子也是第一次学着当,也会犯错误,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错误,但孩子自己不能放纵自己的错误,要学会听取父母老师的建议,要知错能改;要明白,父母不能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父母不能帮助自己解决任何问题,未来的路要靠自己走,父母有老到需要自己去照顾的哪一天,知道了这一点,孩子就长大了。

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的读后感悟(九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