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 送朱大入秦拼音版唐代孟浩然(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推荐)一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唐张志和

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和尚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宋宋祁

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宋苏轼

1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3、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唐李商隐

1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唐杜甫

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宋晏殊

1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蒋捷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家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2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宋赵师秀

2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22、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2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唐王昌龄

24、涉江采芙蓉,蓝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汉

2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2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唐杜牧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宋秦观

2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唐张继

3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唐杜牧

3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唐刘禹锡

3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唐王勃

3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唐杜甫

3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3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九日》宋李清照

3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3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3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冬景》宋苏轼

4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唐柳宗元

4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唐王维

4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宋辛弃疾

4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唐白居易

4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

4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精选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推荐)二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按计划进入第六单元“人间真情”20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但一开始就很不顺利,多媒体课件因触控笔失去控制而无法操作,许多直观的演示也无法进行。幸好课前就把自己准备好的一些扩充内容写在了小黑板上,有唐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打油诗》、李白的《和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还有李白的《赠孟浩然》等诗词。

我的计划是在学生理解这一首比较简单的送别诗和它的写作背景后,把这些诗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生字、读背古诗后,进入“解诗题、知诗人”环节,围绕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作者李白,让学生明白“谁?在什么地方?为谁送行?他要到什么地方去?”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李白在黄鹤楼(设宴)为老朋友孟浩然送行。他要去江苏的广陵去。老师问:“谁知道广陵在什么地方?”白玢同学马上举手回答:“广陵就是扬州。”“你怎么知道的?”“诗中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所以广陵就是扬州!”老师肯定了白玢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诗题意思的好方法,让大家学习她。

接着老师在这个地方介绍了李白和孟浩然两名同时代的大诗人,他们都非常有名气,而且人生经历也很相似和相近。孟浩然比李白大11岁,我们学过他写的有名诗歌,大家都会背诵的《春晓》,(一起背诵这首诗)。他们两人的仕途都不顺利,两人都喜欢游历名山川,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孟浩然年轻时遭遇仕途挫折后,便回归田园,写下了许多田园诗词,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李白就是孟浩然的粉丝,一直把孟浩然当作自己的人生偶像。这时给同学们引出李白的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让学生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崇敬之情,他是把李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啊。这样的背景介绍只为让学生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为后面理解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奠定基础。

然后抓“关键词、字”来理解诗句意思。一二名抓住“故人”、“烟花三月”、“下”来理解。“故人”:注释老朋友。说明什么?(两人是老熟人。情谊很深!)

“烟花三月”告诉我们送行的时间是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

哪为什么要用“下”?而不用“上”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西高东低。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乘船由黄鹤楼去扬州,当然是顺流而下。

“李白在黄鹤楼设宴给老朋友送行,吃完饭后送老师来到楼下码头边,对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的船走远了,消失在天边了,他还在干什么?从中看出什么?”设计这个情节,就是为了能够入情入境地让学生走入诗词报要讲述的故事,去体会诗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朋友间的真情。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去体会李白对老友孟浩然深深的留恋。老友乘坐的船儿早就消失在了天边,看不见踪影了,李白依然站在江边不忍离开,可见他对老友的深情。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后,话题一转提到了黄鹤楼,问同学们知道这座江南名楼吗?想了解李白和黄鹤楼的故事吗?然后简介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湖北省武汉市。讲李白游历到黄鹤楼,在这里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诗意大发,想写一首诗。可来到黄鹤楼上一看,比他小三岁的诗人崔颢已经在黄鹤楼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黄鹤楼》,李白读完这首诗,不得不放下了手中已经提起毛笔,感叹道(引出李白关于黄鹤楼的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觉得崔颢的诗写的太好了,自己再写也不会超过崔颢的诗了,搁笔不写了。你们想读一读崔颢的《黄鹤楼》吗?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把板书好的《黄鹤楼》拿出来,让大家去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去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民。烟波江上使人愁。”然后让学生去朗读两首诗。

最后再出示了一首李白写的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推荐给大家《和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中吹笛》:“一同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里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尽管有些拖堂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我认为这样推荐诗歌给孩子们还是很有趣的,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课程资源,引发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

当然,由于内容过多可能导致学生对课文重点的理解和体会不够深刻,有些水过地皮湿的感觉,但我还是想这样去试一试,改一改以往古诗教学的形式,看看孩子们对古诗的情趣。

精选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推荐)三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 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1) 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 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 明节奏(投影)。

(4) 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 教师范读(配乐)。

(6) 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 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 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 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 学生举例赏析。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精选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推荐)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注释 送朱大入秦拼音版唐代孟浩然(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