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关猴子爬树童话故事如何写(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猴子爬树童话故事如何写一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有关猴子爬树童话故事如何写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有关0的减法,巩固减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有关0的减法,巩固减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瞧,他来了。(出示小猴图)

对,就是这只调皮的小猴哥,看到调皮的小猴哥,我们就能想到他特别爱吃什么?(对,桃子)这不,王母娘娘又要开潘桃大会了,小猴哥赶紧拿起篮子下山摘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猴哥摘桃的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等着我们。(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信息

师:小朋友们,小猴哥出发了。(出示情景图)请你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2、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告诉了老师这么多的知识,有信息就会有问题,那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同学们呢?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直接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完即可;对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可先板书出来,做好标记。)返回目录

在学生交流信息的同时,师相机板画有关画面,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本课中的个别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师可直接重复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提出。)

3、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可同时进行。(如当学生提出“小猴子摘走了几个桃子”后,就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解决。)

(交流想法,师板书算式。)

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并解决。(这样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是为了克服学生不识字的困难,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延伸巩固

师:小朋友们,调皮的小猴哥把摘来的桃子弄丢了,还把小青蛙吓跑了。没有了桃子,没有了小动物,潘桃大会可怎么开呀,你看,小猴哥都愁哭了。现在小猴哥已经知道错了,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原谅它,帮帮它,让潘桃大会开起来。

(学生交流,对学生想出的方法,师都要给予表扬性评价。)

若学生能说出送桃子给小猴,师:我这准备了几个桃子送给小猴哥,每个桃子上都有一个算式,让我们帮小猴子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师贴图片:减数是0的放在一起,得数是0的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然后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算式。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课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这方面的算式写出来送给爸爸妈妈看。


有关猴子爬树童话故事如何写三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简笔画猜课题。

2.生读课题回答问题(读懂什么?还想懂什么?)。

1.音乐起,师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接着问:小猴子扛着玉米会去哪?会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势提示学生读课文。

2.问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师根据生的回答贴出挂图)

1.读课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时候,我们先是通读课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着想象小猴子见到的玉米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它当时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法:通读—

有关猴子爬树童话故事如何写(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